当前位置:

代表委员热议:夯实法治根基 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法制网 编辑:段宇翔 2018-03-07 09:33:28
时刻新闻
—分享—

  □两会特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战略无疑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

  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法制网记者 赵红旗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在村里当了十几年村干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民的期盼!政府工作报告讲到了俺这些农民的心坎里!助推乡村振兴,需要夯实法治根基。”3月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春亮面带笑容、目光坚毅、步履匆匆地步出人民大会堂,见到记者,他动情地说道。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更需要讲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西平县宋集乡宋集村党支部书记刘香莲感同身受。

  记者发现,与受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及“乡村振兴”的话题时,他们都会说到“法治”两个字。

  农村法治建设相对滞后

  家族宗派纷争、涉农案件增多、遇到难题信访不信法、普法形式单一……这些问题一度困扰着农村的法治建设。

  “曾经的裴寨村家族宗派纷争不断,两次选不出村主任。”裴春亮坦言。

  “农村法治建设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的限制,总体上还是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裴春亮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村民法治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法律概念不了解,既不知道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存在因不懂法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二是农民容易出现的土地承包纠纷、宅基地纠纷及农产品流通领域出现的纠纷,很难在当地找到高水平的律师。

  三是村民喜欢通过用身边的人和事来警示教育自己,希望通过自己能听得懂、看得明白的方式学习法律常识,而法治宣传形式仅限于一些传统方式。

  “治理好一个村仅仅依靠刚性的法律法规是不行的,需要用真挚的感情温暖人的心灵、以道德的力量鼓舞人的精神、以法律的尊严规范人的行动,我们把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放在和发展经济的同等高度来抓。”裴春亮介绍说,他所在的村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到村里开展党建、道德、法律、科普等方面的讲座,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道德文化素质和修养。

  “我们创办‘习书堂’、成立读书服务站,引导乡亲们多读书、读好书,争做新时代新农民。利用村里的广播系统,开辟了《朗读时间》栏目,朗诵的内容涵盖法治典型案例、孝道文化、农业科技、健康知识等内容。还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统一办事标准,遏制相互攀比、铺张浪费,让困难群众办起事儿来也能体体面面。”裴春亮说。

  裴春亮自豪地说:“如今,乡亲们拼的是发展经济,比的是勤劳致富,赛的是文明和谐,我们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邻里和睦,和谐新风扑面。近年来,我们村没有出现一个上访户,没有一个人参加非法组织,去年荣获了‘全国文明村’的光荣称号。”

  建议联合讲好普法故事

  “农村发生一起案件,很快就能传到十里八村。如果办案人员能及时把案件编成普法故事对村民进行讲述,村民肯定爱听,普法效果自然好。”在刘香莲代表看来,普法宣传是增强村民法治意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保障措施之一,“谁执法谁普法”要在农村落到实处。

  连续6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刘志华,从1972年担任河南省新乡县小冀公社东街村第五生产小队队长起,就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打拼。如今,村民变成了小冀镇京华社区居民,日子越过越红火,她又担任起社区家事纠纷志愿者,配合法院家事法庭的法官调解案件。

  “村民富裕起来了,村集体经济也发展壮大了,但离婚、赡养等家事纠纷多了起来,这些案件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刑事案件。”刘志华说,社区专门设立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既能做好普法宣传,又助推纠纷的化解。

  “处理好、宣传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这些案件,说服力最强,群众心服口服。”刘志华认为,社会各界应与政法工作者一起讲好普法故事,为乡村治理做出有益示范,造福更多家庭,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刘志华建议,由政府出资足额保障普法经费,以维持普法工作的持续开展。

  依法打击农村治安乱象

  “农村脱贫致富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要铲除黑恶势力,不能让浑身匪气、德性不好的人当上村干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说。

  “护美乡村绿水青山,守牢农民金山银山,离不开法治这座靠山。”李连成代表认为,当前一些农村赌博、迷信之风盛行,村霸、黑势力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与依法治理不力有关。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史小红则认为,要妥善审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案件,注重法治教育和宣传,引领农村尊法、守法风尚,为建设法治乡村保驾护航。

  “比如涉及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及农地征收征用、乡村规划建设等案件,老百姓关注度高。”史小红建议,要综合运用审判执行手段,提升乡村绿色发展的制度化、法治化水平,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要通过刑事、民事、行政等审判手段,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的全面建立,坚决惩处破坏农业资源、生态资源、生物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

  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顾雪飞看来,检察机关也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实现新作为。

  “积极在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通过发挥打击、保护、监督等职能作用,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更加精准、更有成效。”顾雪飞举例说,比如在助力脱贫攻坚方面,检察机关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依法惩治危害农村稳定发展、危害贫困群众就业、医疗、教育等扶贫项目实施领域犯罪,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顾雪飞认为,要认真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黑恶必除、除恶务尽,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同时,始终做到坚守法治,依法、准确、有力惩处黑恶势力犯罪,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场硬仗。

  “检察机关要加强涉农诉讼监督工作,通过行使法律监督职能,如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刑事执行监督、民事行政检察等传统监督职能,对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刑事执行机关等司法机关的执法办案进行有效监督,确保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保证司法行为的公平公正。同时,积极开展行政检察工作,促进涉农行政执法部门公正执法、依法行政,服务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着力为乡村振兴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顾雪飞说。

  法制网北京3月6日讯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打造农民精神家园

  法制网记者 丁国锋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来到我们世业镇先锋村,在考察草莓大棚时语重心长嘱咐我们说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广大农民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总书记的话句句感人肺腑,深得人心!那一刻的情景历历在目,永远不会忘怀!”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副镇长、先锋村党总支书记聂永平在接受《法制日报》专访时激动地说,党中央几年来对“三农”发展各项举措实实在在,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将按照总书记嘱托带领村民开创新农村建设新时代。

  连日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力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城乡基层治理等内容,引起了江苏代表团基层代表们的广泛热议,大家一致认为,要紧紧抓住农村发展的机遇期,齐心协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让农业和农村发展更充分,让农民生活更美好。

  农民有望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五年来,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三农”重大政策效应累积和各方面不懈努力、久久为功,着力推动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机制,全面加强了农村社会建设和基层治理能力。像世业镇先锋村这样的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效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得以引进,美丽乡村、健康乡村、和谐乡村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来北京开两会的当天上午,趁着春天来临的植树季节,我还带着人在田里挖树塘栽树。”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盱眙县天泉湖镇杜山村业盛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叶红回想起12年来带领村民在丘陵山区建梯田保水土,将3000多亩荒山栽遍了桃树、梨树、核桃树、葡萄等果树作物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并带动了其他农民开垦荒山的点点经历,言语间流露出对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更多期许。

  “我没有想到,李总理还将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提高种植业规模经营等方方面面写入报告,让我们一直关心并期待政府重视解决的具体问题有了着落。”李叶红说。

  沭阳县经过多年发展特色农业,花卉种植已经拓展到50多万亩,销售收入超百亿元,有25万农民从事花卉种植经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沭阳县庙头镇聚贤村党委书记、江苏苏北花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生认为,“李克强总理的报告让人很振奋,尤其是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新要求,给未来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李生说,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回乡后决定留下创业,出现了农民工“回流潮”,就是看到了农村有了很大的“创业空间”,只要农村公共服务覆盖得更深入,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不远的将来,农民有望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给农村社会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农村道路拓宽了,卫生条件、居住条件和农村环境改善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了,给农村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发展农村公共服务提出了很多新要求。

  聂永平认为,农村建设得好不好,关键看村党组织能否起到带头作用,能不能协调解决各种发展问题。如今在镇江市政府统筹下,农村全部实现了污水管网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垃圾集中收集采用焚烧处理,通过给村里配备律师帮助村委会村干部直接处理矛盾,十几年来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和一起去法院打官司的纠纷。

  五年来,“互联网+农业”的新型农村发展模式,给农民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供了最大支持。“如果南京市民想买我们的花木,小的如多肉植物、盆景花卉可以直接通过淘宝、京东网上购买,大的树种可以通过网上下单,网下汽车运输的方式直接送到市民家中。”李生介绍,县政府还建立了诚信监督局接受咨询和投诉,依靠电子商务实名制建立了失信行为“先期赔付”机制,让网民放心进行网上消费。

  以法治推动村级经济展现新活力

  “李总理报告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许多具体政策举措,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率先实现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永钢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吴惠芳认为,农民是经济向好、社会稳定的直接受益者。

  吴惠芳说,报告中提出“要探索完善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正好破解了农村发挥闲置宅基地作用,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遇到的瓶颈和难题。报告中还指出“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结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的“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等要求,对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明确农村经济合作社法律地位和法人资格,提供了新机遇。

  “经济合作社由于不具备法人资格,在金融贷款、市场投资、税收缴纳等经营活动中行为受到了很大限制,行政村在土地征用、建设项目报批、资金补助申报等事务中,政府部门或单位只认村民委员会,不认经济合作社,给村经济活动带来许多不便和被动。”吴惠芳建议研究出台《农村经济合作社管理条例》,赋予其法人资格和市场主体地位,进一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要按照布局合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的总要求,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聂永平建议,一方面,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农村移风易俗,坚决破除陈规陋习,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民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要通过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法制网北京3月6日讯

来源:法制网

编辑:段宇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