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校园贷”应正本清源

来源:正义网 作者:王红一 编辑:严欢 实习编辑 刘秋平 2017-05-24 09:27:17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推出针对大学生群体专属定制的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中国银行在华中师范大学试点投放“中银E贷·校园贷”,国有大行正规军正重返校园贷市场。据相关报道分析,该动向是为回应银行监管层喊话中对整治校园贷中银行业责任的要求,即“把正门打开”,堵住侧门。可以说,这是规范发展校园贷的又一尝试。

  校园贷市场的发展,几经风波。自2002年开始的“大学生信用卡时代”,因透支现象普遍导致银行坏账等问题,经2009年整治后以商业银行信用卡退出校园而告终;2013年网贷平台进入校园,迅即野蛮生长,发生了多起恶性事件,在2016年教育部和银监会对其联合整治后,许多机构退出市场。国有大行的进入,承载着肃清市场的监管和社会期待。

  整治校园贷,一直是个难题。整治之难,源于该市场的特性。其一,大学生消费是个增长较快的市场。据中国校园市场联盟等发布的《2016年中国校园市场发展报告》统计,2016年中国大学生消费市场总规模达到6850亿元。一份来自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与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联合发布的大学生2016年账单显示,人均支付金额为40839元,较2015年增长97%。这是个很有吸引力的市场。其二,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有限,绝大多数学生的收入来源于父母,少部分靠助学贷款和社会资助,兼职和打工收入有限且不稳定。其三,部分学生的消费观存在误区。有关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均指出,虽然总体消费看起来合理,但存在攀比心理严重,过分追求名牌,消费具有盲目性和从众性,以及缺乏计划性,随意性强等问题。相当比例的学生已有分期付款的经历,对于超前消费心理负担不重。特别是,投资未来已成为流行理念,为各种培训和出国进行提前投入意愿较强。总之,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意愿与收入严重不匹配。基于市场的上述特点,为追求利益,以往一些校园贷对于刺激消费和控制风险无所不用其极,种种乱象——诱导性广告、变相高利贷、“裸条”、暴力催款等,产生了严重后果。

  规范校园贷,堵住侧门,需要针对市场特性,对校园贷重新定位。校园贷不同于助学贷款,具有满足学生消费需求或辅助学业的功能;校园贷也有别于一般的消费贷,其面向的是尚未经济自立的在校学生。如果将校园贷作为一般商业性的消费贷,或一门纯粹的生意,其发展往往是走向不遗余力地推广和进行规模扩张,甚至急功近利,剑走偏锋。既不利于引导学生合理消费,也难以控制风险。为大学生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应当属于普惠金融的范畴。校园贷理应提供的是适当的帮助,满足合理的消费需求,以帮助学生实现正当发展为目的,而不是刺激或助长不理性消费。为此,需要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承担社会责任,不宜过分追求商业利益。

  国有大银行进入校园贷市场,其相比网贷平台较低的费率,对于变相高利贷是个有力的打击;快贷和中长期贷款覆盖到入职阶段,可以满足不同需求;与学校深度合作,有利于消费者教育和风险控制。要让校园贷走得更远,还需从源头上进行把控——确定合理的消费标准和范围,提高门槛,严格审批,耐心培养合格消费者,让各方共赢。

  (作者系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来源:正义网

作者:王红一

编辑:严欢 实习编辑 刘秋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