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晖工作照。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璇 常德报道
近日,记者走进常德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办公室,彭晖正专注地审阅着电脑屏幕上实时滚动的全市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数据。
今年,由他牵头推动的《常德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十项措施》正式落地实施。
一系列制度创新,正悄然重塑常德的执法生态。眼前这位刚刚获评“常德市优秀共产党员”的法治工作者,目光坚定,言语从容。从2005年初入桃源县三阳法庭、初识基层司法的青年法官,到如今手握执法监督利剑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科长,二十载春秋更迭,彭晖的工作岗位在变,但初心始终如一:“作为一名行政执法监督战线上的共产党员,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纠错,更应通过机制建设,指导并督促执法机关规范行为,为企业扫清障碍,为市场保驾护航——这才是服务大局的真正意义。”
“行政执法工作面广体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系着群众,直接关系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彭晖深知,要破解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重复检查”“多头执法”“趋利执法”等顽疾,必须从根源上构筑制度堤坝。
《常德市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十项措施》如一套精密齿轮,环环相扣:“涉企行政检查计划管理”有效约束检查任性,执法人员“扫码入企”让过程阳光透明,“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赋予企业及时改正的机会……雷霆手段,立竿见影,一系列措施推行后,1-8月,全市累计开展入企检查5696次,同比减少近四成。
这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正是常德法治化营商环境质的飞跃。相关工作连续两年在全省作典型经验交流,《十项措施》也在全省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推进会上被重点推介。“我们不能让每一个寻求监督的市场主体失望,至少要让他们在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彭晖的办公室,已成为许多企业心中的“法治前哨”。
三年前,他主导建立全市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处置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常德市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架起监督“高速路”,明确市县乡三级职责与办理权限。三年来,仅市本级就受理投诉举报116件,及时处理或纠正不当执法行为33件。
数字背后,是一场场动真碰硬的监督实战。
面对某单位多起“以罚代管”案件——罚款了事却未纠正违法行为;某单位违规跨区域执法,冻结外地企业资金……彭晖顶住压力、果断亮剑,发出《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最终推动执法机关撤销处罚、解冻账户,为当事人挽回巨额损失。
他说:“监督就要长‘牙齿’,法律底线寸步不让!”
彭晖还推动在全市聘任50名行政执法监督员、设立20家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监督;组织跨部门校园食品安全等专项执法检查与评议,通报违法案例,督促纠错整改。一次暗访中,他发现某单位4个月内对某企业进行4次无计划检查。他坚决监督纠错,最终该执法单位负责人当面致歉,并组织全系统学习“十项措施”。
在同事徐靖超看来,这位“老黄牛”科长总是把最艰难的任务留给自己:业务上带头钻研繁杂的行政法规,生活中主动为同事排忧解难。
“他让监督工作既有锋芒,也有温度。”徐靖超这样评价道。
两次荣立三等功,四次获常德市委市政府嘉奖,连续两年代表常德在全省执法监督工作会议上作经验发言……
荣誉属于过去,彭晖的脚步从未停歇:“执法监督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
来源:红网
作者:刘璇
编辑:王媛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