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奥男 实习生 王宇轩 长沙报道
“本以为是去超市领免费洗衣液,结果稀里糊涂花2899元买了台学习机。回头想退,人早就跑没影了!”近日,衡阳市一位网友在红网《问法湖南》平台讲述了他家老人遭遇的糟心事。
该网友说,老人当天下午接到了几个推销电话,称可以来超市免费领取洗衣液,以为是促销活动,结果去了才知道,领取免费洗衣液是假,推销某品牌学习机才是真。架不住推销人员推荐的老人,花了2899元购买了一台学习机。事后反应过来,想要找到商家退款,却发现对方已不见踪影。
湖南人和人(怀化)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芳强调,维权的第一步在于先要收集证据。消费者要保留好与销售人员的通话录音、聊天记录等证据,同时保存购买学习机的发票、收据等,证明交易事实和金额。此外,学习机的说明书、保修卡等也要留存,以便确认是否与商家宣传不符。
此外,消费者可以通过多渠道进行投诉。除拨打12315热线外,还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若查证属实,相关部门有权要求商家退款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针对网友求助中提到的无法找到商家的情况,消费者可向该商家举办活动所在的经营场所查询其注册登记信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比起事后追款,提前避开陷阱也很重要!”湖南国楚律师事务所律师武芳芳认为,子女有义务协助老人提升反诈意识。针对这类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骗局,武芳芳给出硬核防骗指南——
首先,天上不会掉馅饼,消费者要多警惕陌生邀约,对非正规机构的来电直接拒接,尤其是这种“免费领礼品”的噱头,多是诈骗实施的开始。
其次,消费前需要提前核实商家资质。消费者可通过天眼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官方平台查验企业背景,重点看是否有经营异常、投诉等记录。
第三,可以通过修改平台支付设置,避免即时付款。在相关支付平台上,提前帮助家人设置延迟到账功能或限额支付。如果发现转账有误,或遭遇诈骗,立即联系平台客服进行干预,能有效提高追款成功概率。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奥男 王宇轩(实习生)
编辑:孙婧紫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