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最深的民心工程。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湖南各级各部门紧扣依法治省总体部署,推动普法工作向精准化、常态化、社会化迈进。从乡村到社区,从机关到企业,从校园到网络,一场场生动的法治实践正润物无声。
即日起,湖南省司法厅联合红网推出专题《八五普法·湖南实践》,陆续刊发省直厅局和各市州的普法综述报道,展现五年来普法工作的创新探索与鲜活故事,记录法治湖南建设的坚实步伐。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通讯员 肖敦智 娄底报道
秋雨初歇,双峰县永丰镇合新村的农家屋场又坐满了人。
几十把板凳围成一圈,县检察院检察长罗志高和村民拉起家常,从古人故事讲到身边的电信诈骗案,大家一边笑着听,一边问。
这样的“屋场会”,如今已成为娄底最受欢迎的普法方式之一。
在这座中部城市,法律不再只是书本上的条文。“八五”普法开展以来,娄底持续推进普法工作,从田间地头到车间厂区,从“屋场会”到“板凳课堂”,法治正以最朴素的方式融进日常生活,也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秩序与信任。

利用“屋场会”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根基:让普法成为城市治理的“底色”
普法,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项关乎城市治理的系统工程。
娄底市委、市政府把贯彻“八五”普法规划与全面依法治市一体推进,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长远布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多次专题研究普法工作,部署重大任务、破解实际难题。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分别就“八五”普法落实情况开展调研,提出意见建议,形成了从顶层设计到执行反馈的完整闭环。
制度建设让统筹更有力度。市司法局作为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市守法普法工作办公室常设单位,统筹协调全市普法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市政府将“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各级部门压实主体责任,健全责任清单、以案释法等制度,构建起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运行机制。如今,娄底的普法工作实现了“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长效机制。
保障体系同样坚实。三年来,市县两级择优组建普法讲师团、民法典宣讲团、法律顾问团等十余支专业队伍;每个村(社区)都有“法律明白人”,全市已有3万余名普法工作者、12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一线。他们深入乡村社区、企业校园,把法律条文化为通俗语言,把纸上条款变成百姓身边的故事。
在这样的体系支撑下,娄底的普法工作从“项目式推进”走向“系统性建设”,法治的根基层层夯实,也让这座城市的治理更有章法、更有底气。

大学生“送法下乡”。
精准施策:让法治教育更贴近人心
娄底的普法,不止求广,更重在深。不同群体,都有针对性的法治“套餐”。
面向领导干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法,全市近10万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学法考法,通过“述法+点评”机制推动“一把手”履责;全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累计近30万人次,依法履职意识显著增强。
面向青少年,1374名法治副校长活跃在校园,用《哪吒》的故事讲责任,用模拟法庭演绎对错。五年来,娄底举办校园普法活动3500余场,参与学生超60万人次。未成年人犯罪数、未成年人被侵害数实现“双下降”,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面向企业,《娄底市市属国有企业合规管理指引》成为风险防控的指南,普法服务团队定期上门,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组织庭审观摩和专题讲座。娄底仲裁委员会的“千名仲裁员进千企”活动已覆盖50家重点企业;新化县创新设立经开区巡回法庭,累计化解纠纷百余件。
面向农村与基层群众,娄底各地创新“屋场会”“板凳课堂”,用乡音讲法律、用故事讲道理。大学生志愿队深入千余个村社区,26万余名群众从中受益。在涟源市文石村的“法律大集”上,近20个部门联合“摆摊”,用方言解读宅基地纠纷、赡养继承等热点问题,一位大爷笑着说:“原来法律不吓人,是帮我们过好日子的!”

5月28日上午,娄底市举办“法护青春 向阳成长”情景剧、模拟法庭巡演普法宣传活动。
创新载体:让法治意识成为城市气质
娄底没有让法律“躺在书里”。它以创新为笔,描出了法治城市的生活图景。
市人民检察院打造“楼上说娄”品牌,用漫画、微视频、情景剧讲述检察故事,作品多次获得全国检察系统奖项,成为全省普法传播的标杆。全市拍摄制作发布“楼上说娄”“刀尖上的舞者”“政在热播”“检察答案”等普法宣传微视频100余个,其中“楼上说娄”连续三年荣获CCTV今日说法影响力法律融媒体作品。湘剧《利剑护蕾》、剪纸《与法同行》等作品让非遗与法治碰撞火花。
法治阵地也在不断延伸。珠山法治公园、孙水河法治风光带、新化宪法长廊连点成线,成为群众身边的“法治长廊”。资江河畔的法治文化沿河风光带,成了市民拍照打卡的新地标,其中的法治税务公园获评第三批湖南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娄底还创新打造“合唱式”普法新机制,党政机关、行业协会等40多家单位组建普法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服务集约。执法环节推行“普法+监管”,做到“执法一处、警示一片”;调解环节实行“普法+解纷”,460余起涉企纠纷调解中贯穿全流程普法。
普法之效,正在基层治理中显形。“普法+调解”“普法+网格”不断融合,“娄底红”网格体系累计化解纠纷上万起;全市建成市县乡村四级人民调解网络,设立调解委员会2287个,调解成功率达96.7%
法治让城市更有序,也更有力量。五年“八五”普法实践,法治的种子已在娄底深深扎根,这座城市正以稳健、务实的步伐,续写属于自己的法治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肖敦智
编辑:韩洋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