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八五普法·湖南实践|株洲:让法治成为制造名城的“硬核”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编辑:韩洋 2025-11-25 11:55:4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最深的民心工程。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湖南各级各部门紧扣依法治省总体部署,推动普法工作向精准化、常态化、社会化迈进。从乡村到社区,从机关到企业,从校园到网络,一场场生动的法治实践正润物无声。

即日起,湖南省司法厅联合红网推出专题《八五普法·湖南实践》,陆续刊发省直厅局和各市州的普法综述报道,展现五年来普法工作的创新探索与鲜活故事,记录法治湖南建设的坚实步伐。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株洲报道

在机器轰鸣与灯火阑珊之间,株洲的法治建设同频跃动。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株洲以机制创新、精准施策和全民参与为动力,把普法宣传融入发展脉络,让法治成为稳产业、护民生、促治理的坚实支撑。

重点对象精准施策,法治素养显著提升

学法不是口号,而是日常。株洲把制度建在前,把行动落在细处。

针对干部层面,全市推行“3+1”学法模式,建立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法、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国家工作人员年度学法考法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年度学法考法,配套领导干部法治能力评估体系,推动学法用法制度化、常态化。组织全市78000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开展线上学法考法,“八五”普法期间参学率、参考率、通过率均达100%。开展领导干部旁听庭审活动150场次,1.2万余名干部走进法庭,在“零距离”中增强法治意识。

法治副校长在校园开展宪法宣传.jpg

法治副校长在校园开展宪法宣传

青少年法治教育直抵校园与活动场景。全市中小学配备法治副校长(辅导员)642名,举办模拟法庭大赛、法治手抄报竞赛等活动700余场次,建成天元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4个实践平台,组织28.7万名学生参与“法治夏令营”“宪法晨读”等特色活动。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组织反电诈、防性侵等主题宣传320余场次,覆盖学校300余所。

基层普法力量持续加码。“法律明白人”按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培训,已累计培养6920名;“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1338个村(社区)全覆盖,由40家律师事务所319名律师、11家基层法律服务所43名工作者担任顾问;大学生志愿者5600人次深入乡村开展326场“送法下乡”,覆盖876个行政村,服务群众39万人次,普法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

基层治理成效凸显,法治根基持续夯实

普法的最终落点,在于让法治成为基层治理的基本方式。株洲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抓手,带动“法治乡村”提质扩面。

株洲市司法局依托“湘超”主场赛事,将普法宣传融入体育场景,创新开展“湘超绿茵场,法治伴你行”主题普法活动,打造了多个沉浸式互动普法区域,吸引大量球迷驻足参与,通过互动化、趣味化、场景化的方式实现法律知识“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jpg

株洲市司法局依托“湘超”主场赛事,创新开展“湘超绿茵场,法治伴你行”主题普法活动

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9个。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入选首批湖南省红色法治文化基地,茶陵县严塘镇湾里村依托红色资源打造“法治+文旅”样板,天元区以雷打石镇、三门镇为核心实施“集中连片”创建,打造“法治示范走廊”。在醴陵市东富村,“屋场议事会”“法治积分超市”等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家门口,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8%。

法治阵地实现全域铺开。“法治小广场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建成法治广场(长廊)870余个,村(社区)覆盖率达80%,炎陵县水口村法治文化广场、渌口区南洲镇横江村“法治农耕园”等36处特色阵地完成提质改造,法治标语、案例漫画融入乡村景观,把法规条文变成看得见、走得进的公共文化。

法治实践紧扣发展大局。印发《株洲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普法活动通知》,提供行动纲领。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纳入“八五”普法评估指标;联合发改、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遴选法学专家、执法骨干、律师等20人,成立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题普法讲师团,聚焦企业合规、劳动用工等热点,面向园区、协会和企业开展“点单式”授课,法治服务直达生产经营一线。

创新模式多维发力,普法品牌亮点纷呈

创新传播方式、拓宽表达场景……这五年,株洲正让法治宣传从“能听到”走向“愿意看”。

互联网成为普法“主战场”。整合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打造“株司小微”矩阵,总粉丝量突破118万,发布法治信息3800条;公众号阅读量超500万次,视频播放量超过20亿次,累计点赞与推荐量达900万次,获评全省政法重点新媒体培育账号、全省网信普法教育特色账号。

图片1.png株洲市司法局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司法局联合主办直播普法活动

同时,创新“直播带法”模式,打造株司小微普法直播间,聚焦婚恋家庭、消费者权益、劳动纠纷等民生热点,邀请法官、律师、行政执法人员“云端开讲”,累计开展主题直播13场,观看人次突破50万。

非遗牵手法治,传播更有温度。株洲把普法故事融入皮影与瓷器等非遗技艺中,推出槚山皮影《甩手家长做不得》、醴陵釉下五彩《法平如水》等20余项作品;其中《甩手家长做不得》斩获一系列省级奖项,被“学习强国”“湖南日报”等平台转载,总浏览量超200万次。

区域协作构筑联动合力。与吉安、萍乡等地签订《湘赣边区域法治合作协议》,出台联动普法工作方案,建立联席会议、案例共享等6项制度;株洲南四县司法局依托区位优势,与井冈山等地达成司法行政区域合作。醴陵市东富村与江西东桥镇共建边界联合调解室,成功化解多起跨省纠纷,该模式获省委依法治省办在全省推广,并入选长江中游城市群法治协作典型案例。

从机关到校园,从田野到网络,法治正在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进入株洲的日常。面向下一阶段,株洲将继续以精准供给和创新载体为抓手,把“学法、守法、用法”转化为更多治理效能与民生获得感,让城市在法治轨道上稳步前行。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编辑:韩洋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646955/69/154558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