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墙外的“重塑课”:岳阳楼区社区矫正让迷途者归正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谢菲儿 编辑:邬璐明 2025-10-23 15:34:4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实习生 谢菲儿 岳阳报道

“高墙之外亦有规矩,新生之路终须自筑。”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社区矫正不是“一放了之”,而是一场循法而行、因人施矫、润物无声的重塑工程。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施行以来,岳阳楼区社区矫正中心始终以“教育塑人、帮扶暖心”为核心,深耕教育矫正环节,通过抓实入矫教育、丰富矫正形式、做实分类举措,为社区矫正对象搭建起“知法、明责、向善、重生”的桥梁。

五年来,岳阳楼区社区矫正中心累计组织集中教育519场、公益活动568场,帮助数百名社区矫正对象走出人生低谷,以教育之力筑牢社会和谐稳定防线。

岳阳.png

组织新入矫对象进行入矫教育

入矫“第一课”,从“敷衍”到“敬畏”

“我以为只是运气不好,没想到我的行为给别人造成了这么大伤害。”2024年5月,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缓刑的刘某,在岳阳楼区社区矫正中心的“入矫第一课”上,终于卸下了最初的敷衍态度。

针对这类对自身行为认知模糊的社区矫正对象,中心都会对其开设“入矫第一课”,为每一名新入矫人员量身定制为期十个工作日的法治教育。

培训中,工作人员向刘某发放《岳阳楼区社区矫正对象法治教育汇编》,逐条款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等核心法律内容,并结合真实交通肇事案例,还原事故对受害者家庭的破坏、对社会秩序的影响。

“法律不会因为‘非主观故意’就免除责任,你的一次疏忽,可能让一个家庭破碎。”工作人员的话让刘某深受触动。

通过入矫教育,刘某明确了矫正期间的义务与责任。此后,刘某主动遵守监管规定,积极参与教育学习和公益活动,最终顺利回归社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入矫教育的“唤醒”力量。

岳阳1.png

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到田地间参与春耕活动

多元教育洗礼,从抵触矫正到积极公益

不是每个人都能一开始就接受社区矫正。李某曾因盗窃行为被依法判处缓刑,进入社区矫正初期,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对自己触犯法律的行为深感懊悔;另一方面,他又总觉得周围人对自己“另眼相看”,自卑心理逐渐占据主导,进而对各项矫正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

为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改过自新、融入社会,区矫正中心及各司法所构建了系统化的矫正教育体系。每月不仅会常态化开展普法释法、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集中教育,更创新融入红色教育、公益实践等特色内容。

正是在一次祭扫烈士陵园的红色基因教育中,李某站在烈士纪念碑前,听着革命先辈为国家牺牲的事迹,对比自己因贪念犯下的错误,深受触动。

此后,李某积极参与了各类公益活动,他会担任文明劝导员,在街头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也会作为社区法治宣传员,向居民普及法律常识。春耕时节,李某还参与了公益助农活动,在田间地头劳作时,汗水与收获让他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

如今的李某,不仅性格变得开朗自信,还主动帮助其他有自卑情绪的社区矫正对象,成为矫正队伍中的“正能量传递者”。

岳阳2.png

走访社区矫正对象

因人施“矫”,既“疏心结”又“解实困”

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接受社区矫正的葛某,初期,犯罪行为带来的心理负担与生活困顿的现实压力交织,让她陷入情绪低谷,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产生了自我放弃的念头,矫正改造一度陷入停滞。

在了解到葛某的情况后,司法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葛某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每周定期谈心,倾听她的烦恼,帮她分析犯罪根源,引导她正视错误。

考虑到葛某存在严重的心理压力,中心还特意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她开展专项心理辅导,通过情绪疏导、认知重构等方式,帮助她走出“自我否定”的误区。

又得知葛某因犯罪导致经济来源中断,家庭生活困难后,工作人员协调相关部门,为葛某申请了临时救助缓解燃眉之急,并帮助她联系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

如今,葛某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生活也步入正轨。她说:“是社区矫正给了我重新做人的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工作,用行动回报社会的善意。”

如今,岳阳楼区社区矫正中心的教育矫正工作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未来,中心将继续以“以人为本,科学矫正”为导向,不断优化教育方式、提升矫正质效,帮助更多社区矫正对象走出阴霾、回归正轨,为岳阳楼区的和谐稳定与经济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谢菲儿

编辑:邬璐明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646954/67/1537422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