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股(局)长张菲。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综合报道
在桂东县司法局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两块电子屏昼夜不停,密集的数据流显示着社矫对象的动向。35岁的她,是桂东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股(局)长,也是这些数据背后的责任人。
九年前,张菲还是一名对业务陌生的“新兵”,午休时抱着社区矫正法逐条研读,书页上写满了笔记。今天,她已是同事口中的“业务百科”,带领团队实现“零脱管、零漏管、零恶性事件”,并在省、市社区矫正技能比武中屡获佳绩。
在许多社矫对象眼中,她不仅是执法者,更是能上门谈心、帮忙跑手续的“摆渡人”。她说,自己的工作并不轰烈,就是在琐碎和日常里,让一个个走偏的人重新回到正轨。
从新兵变成行家
2016年,张菲接手社区矫正工作时,几乎是一张白纸。虽然是法学专业毕业,也考取了法律职业资格,但她很快发现,书本里的知识远远不足以支撑工作。社区矫正涉及法律、心理学、社会学,既要懂法条,也要懂人心。
于是,学习成为了工作之外的日常。那段时间,张菲的办公桌上堆满《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湖南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等书籍,书页上密布的批注见证了她的努力。为了补足心理学知识短板,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拿下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每一个社矫对象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你如果只懂法条,不懂人心,就很难真正让他们改过来。”她说。
这些年来,张菲逐渐从“新兵”成长为行家。她首创的“三级督查机制”,通过司法所自查、交叉互评、县局巡查的三重把关,让办案“零违规”变成现实。她提出的“创新三三三四模式”推动执法规范化,在全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2021年,她撰写的四篇典型案例被司法部案例库采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她从学习到实践、从个人积累到制度创新的脚步。
在县里,她被同事称作“社矫业务的知识库”。谁遇到疑难问题,总能找到她得到答案。而在她自己眼中,这些年最大的收获,不是奖状和荣誉,而是心里那份底气:遇到再复杂的案件,她都能稳妥处理。
把矫正融入生活
九年来,张菲的工作日志里,记下的不是枯燥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罗某是她印象最深的年轻人。父母离异后,他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逐步走上了歪路,后来因寻衅滋事罪被判缓刑。刚入矫时,他对学习活动满脸不耐烦,经常以各种理由请假。张菲没有急着训斥,而是一次次找他谈心。慢慢地,她发现罗某会修车,便鼓励他去县城的汽修厂做学徒,有了固定工资,生活也安定下来。
几年后,罗某萌生开修理店的想法。张菲多次跑人社、工商、税务部门,帮他办下营业执照,还协调税收减免。拿到营业执照那天,罗某眼里闪着泪光,说:“以前我自暴自弃,将来我一定好好改造。”如今,他的汽修店生意稳定,还带着两名刑满释放人员一起工作。
还有周某。因为交通肇事罪被判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他家境贫困,要赔偿三十多万元,这对他来说是天文数字。入矫之初,周某几乎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张菲没有放弃。她联合村委和镇政府,把周某一家纳入贫困户,争取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两个孩子被纳入省厅的助学项目,她还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书和文具。
在张菲协调下,周某还获得两万元小额信贷资金,种起黄桃。解除矫正后,周某特意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司法为民,大爱无疆。”
黄某的情况则更复杂。因意外事故导致下半身瘫痪,生活全靠低保和补贴,家里还有一个读书的女儿。张菲一次次上门劝导,帮他申请救助金,还鼓励他参加网络创业培训,希望他能通过学习找到新的生活支点。在数次开导下,黄某逐渐重燃信心。
这些故事并不惊心动魄,却是社区矫正工作的真实日常。张菲说:“我更愿意把自己看作摆渡人。能帮他们渡过这段难关,就算值了。”
让团队跑得更稳
社区矫正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张菲深知,单打独斗走不远,必须靠团队。
在她的推动下,桂东县司法局建立“轮训”机制,安排司法所人员轮流到县社矫局跟班学习,提升业务能力。每季度督查时,张菲总是一页页翻台账,逐项对照,把问题反馈到微信群,要求举一反三整改。每周一、三,她都会逐条通报平台扣分问题,再指导司法所操作。“细一点、再细一点,才能保证不出差错。”她常这样提醒年轻同事。
省、市社区矫正技能比武竞赛期间,张菲有一手独门的“错题本战术”。每一次训练,她都让队员把错误逐条记录下来,反复演练。正是靠着这种“笨办法”,2023年和2024年,团队在市里连续两年夺冠,她本人在全省总决赛中也荣获业务知识测试一等奖、分类授课一等奖、个人全能一等奖等佳绩。
春节前夕,她的办公室常常堆满书包和球鞋。张菲会拉着同事们一起筹集爱心捐赠,把礼物打包好,逐个送到社矫对象的孩子手里。六年来,三十多个特殊家庭收到了画本、球鞋、书包。东西并不贵,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温暖。
张菲说,她最大的愿望,是把团队打造成一支“矫正铁军”,不仅能规范执法,还能守住人心。她知道,这份工作少有鲜花和掌声,但只要社矫对象能重新走稳路,团队的付出就有了意义。
九年来,张菲见过无数迷惘的眼神,也收获过许多感激的笑容。对她而言,社区矫正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那些电子屏幕上闪动的数据,那些厚厚的案卷,还有社矫对象报喜的电话,正汇聚成一张细密的网,托住一个个曾经走偏的人生。
在桂东这片土地上,张菲用平凡的坚守,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编辑:邬璐明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