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郭薇灿 长沙报道
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普及,不少司机开始“偷懒”上路,甚至有人以为“车自己会开”能当挡箭牌。别想了,酒驾就是酒驾,技术兜不住法律的底。近日,长沙交警就查获一起典型案例。
酒后上车,全靠“辅助驾驶”
9月14日,长沙市北二环。长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开福大队正在开展夜间酒驾整治行动。
民警拦下一辆白色轿车,驾驶人吴某某酒气浓烈。经呼气酒精测试,结果高达225mg/100ml,涉嫌醉驾。
面对民警,吴某某还“理直气壮”地解释:“我从株洲喝完酒就启用了辅助驾驶,一路没碰方向盘。”
可笑的是,这套“说辞”并不能减轻任何责任。随后抽血检测证实,其血液酒精含量为219.4mg/100ml,已达醉驾标准。吴某某的驾驶证被依法吊销,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并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车主酒后驾车,直接躺在副驾驶上“睡觉”(资料图)。
“智驾神器”,不是护身符
类似的事不止发生在长沙。
9月13日凌晨,浙江省杭州市的王某某酒后驾车,直接躺在副驾驶上“睡觉”,让车辆靠“智驾神器”在路上跑了20分钟。为了“骗过”方向盘检测,他在方向盘上加装了一个被称为“智驾神器”的配件,让系统误以为驾驶人双手始终在握,使车辆持续保持无人驾驶的状态。
幸运的是,夜深车少,没有酿成事故。最终,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王某某拘役一个月十五日,并处罚金4000元。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现在这些‘智驾’系统都还只是辅助驾驶。”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曾明确表示,辅助驾驶是“辅助人”执行任务,而不是“代替人”开车。驾驶人仍是法律责任的最终承担者。
一旦酒后“脱手脱眼”,不仅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还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后果。
民警提醒:辅助驾驶技术的初衷是提升行车安全,而不是为违法行为“开绿灯”。无论技术多先进,方向盘的责任始终在驾驶人。
酒后禁驾,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负责。别拿“辅助驾驶”当挡箭牌,法律不会买账。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编辑:许蘩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