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时刻有说法|企业明知违法仍“躲社保”?律师:执法困境与观念差异并存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谢菲儿(实习生) 编辑:孙婧紫 2025-09-29 18:02:4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实习生 谢菲儿 长沙报道

“超市不缴社保,劳动局(人社局)不管不问怎么办?”近日,邵阳一网友在红网《问法湖南》平台留言,直指当地一家超市存在违法用工行为——长期不给员工购买社保,周末加班没有支付双倍工资,入职也未签订劳动合同。

该网友还表示,当地劳动行政部门面对上述情况未能及时介入,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难以及时保障。

类似声音并非孤例。按照法律规定,社保缴纳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但在现实中,仍有部分企业未能落实相关要求,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也常面临一定困难。

律师:保留证据,必要时可起诉行政机关不作为

针对网友提问,两名律师给出了具体的维权建议。

湖南一星(株洲)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浩良表示,网友应提供劳动关系证明,比如劳动合同以及工资发放凭证等,然后以书面形式向当地人社局提出要求督促用人单位补缴社保的请求。

“如果人社局仍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可以向法院起诉追究人社局不作为的法律责任。”他说。

广东诚公(长沙)律师事务所律师唐敏则建议网友通过“社保稽核制度”维权,向社保部门举报投诉,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责令公司进行补缴。“公司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保的情况下,不仅需要补缴欠缴的社会保险费,还需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另外,对于未签劳动合同、未支付加班工资等情形,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如投诉无果,也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处理。唐敏强调,申请劳动仲裁前,建议收集维权的证据,比如工资流水、加班事实的证据、沟通记录等。

法律明文规定,为何总有企业“明知故犯”?

我国法律早已写明,社保缴纳是用人单位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最高人民法院今年也出台了新的司法解释,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均无效。

然而,现实中企业“钻空子”、劳动者“维权难”的现象依然存在。原因何在?

唐敏指出,很多企业明知违规仍敢“顶风而上”,是因为违法的后果往往要在员工离职、工伤、生育或退休时才会集中爆发,缺乏即时威慑力。

与此同时,不少劳动者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面对耗时耗力的仲裁或诉讼往往选择忍让。执法层面也存在现实困境,劳动监察和人社部门监管力量有限,往往属于“被动执法”。

此外,她表示,虽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会公示社保违法信息,但其对企业声誉和经营的实际影响尚未完全显现,并未转化为足够的市场压力。

“归根到底,就是企业违法的预期成本低于守法的实际成本。”唐敏建议,应推动劳动监察、社保稽核、劳动仲裁等机构的协调联动,建立“一窗受理、内部流转、联合办案”的模式,对执法流程进行简化。

刘浩良则补充,除执法与制度层面外,还应关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人成本”上的认知差异。“企业往往把社保视为成本负担,而不少劳动者只认到手工资,这种认知错位加剧了社保落实的难度。”

律师们强调,破解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是要通过更强有力的执法让企业“不敢违规”,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劳动者真正认识到社保的价值与维权意识。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谢菲儿(实习生)

编辑:孙婧紫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646943/63/153233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