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治力量进小区 株洲探索“公证+”治理样本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杨茸 编辑:王媛 2025-08-28 15:51:1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通讯员 杨茸 株洲报道

“为民解忧暖人心,尽心尽责办实事!”

近日,株洲市荷塘区荣盛华府小区业主代表把一面写满谢意的锦旗,郑重交到市住建局、市司法局、市业主组织促进会代表手中。

640.jpg

荣盛华府小区业主送来锦旗。

就在一个月前,这个因房屋质量、物业纠纷而“交房即维权”的小区,通过“辅导+公证+技术”创新模式,顺利选出首届业委会,走上了自治共建的新路子。

这只是株洲探索公证参与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株洲市国信公证处不断把公证力量嵌入社区一线,帮助业主大会、业委会和物业管理走向规范透明,让小区治理真正“看得见、信得过、管得好”。

痛点之下 公证走进居民身边

“房屋裂缝、管道漏水,大家都不愿再交物业费,收缴率不到 10%。”回想几个月前的荣盛华府,小区居民张先生直言“像困在死胡同”。

类似困境并非个案。随着城市扩张、大量商品房集中交付,一批“青年小区”进入管理磨合期:矛盾积压多、业主大会成立难、投票程序乱,街道社区常年疲于“灭火”,法院也被物业纠纷挤占审判“跑道”。

小区那些事儿,说是“鸡毛蒜皮”,却直接决定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这样的背景下,株洲国信公证处决定主动下沉,把原本更多出现在继承、合同等场景的“公证”搬进居民小区,帮助解决最现实的治理难题。

从2021年起,公证处成立“公证服务物业课题组”,2024年成立“物业管理公证项目组”,党员干部带头,联合市住建局和市业主组织促进会,探索“辅导+公证+技术”的新模式。目标很直接:把法律的严谨、公证的公信和科技的高效结合起来,让小区的民主决策不再流于形式。

“公证助力小区治理,最大的意义就是把矛盾化解在前端。”株洲市国信公证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公证员既有法律专业性,又保持第三方中立,可嵌入业主大会、物业交接、物业资金监管、满意度调查等环节,确保程序合法透明。

同时,作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公证涉及民生事项的收费标准普遍较低,有些事项还能免费提供服务,为业主减轻经济负担。

640.png

公证参与小区业主大会投票统计。

实践落地 居民送来一面面锦旗

这种探索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扎扎实实落在了一个个小区里。

在芦淞路新城中小区,600多户居民多年没能成立业委会。公证处三名公证员加班加点,把线下投票与线上录入双重结合,确保每一张选票合法有效。今年5月,首届业委会正式成立,业主们第一时间送来锦旗致谢。

在汉华国际小区,为了明晰新旧物业公司的权利义务,公证员提出“提存公证+共管账户”方案,将物业费提交公证处监管,既保障资金安全,又有利于维护业主和物业公司的权益,获得多方认可。

“我们不断尝试用科技手段为治理提效。”相关负责人介绍,公证处自主研发“公证投票系统” 和“满意度测评系统”,手机上点一点就能投票、打分,后台实时记录,公证员全程在线监督,既省纸又防作弊。

物业费怎么收、如何用,商业部分的租金如何分配等,都是业主最敏感的问题。公证处推出“资金监管系统”,物业费、公共收益先进入公证提存账户进行监管,进出都有流水,再也没有“糊涂账”。

还有小区车位使用权,因缺乏规范的权利凭证容易扯皮,如今通过“株洲公证车位备案平台”微信小程序,可以方便快捷地办理《车位使用权备案证书》,日后车位买卖、出租、继承等再也不用担心权属不清的问题了。

a20a2399ff781a0aa17ca7e477f50609.jpg

老百姓普遍关注车位使用权备案。

三年来,公证处走进30多家小区,组织普法宣传40余次,解答咨询超1500人次。城市风景、新城中、南大门、磐龙世纪城、汉华国际等小区的成功实践,让居民直观感受到公证带来的变化:选举公开透明了,资金管理有保障了,矛盾也能更快化解。

“以前总觉得公证离我们很远,现在发现,它其实就在身边,帮我们守住了家门口的公平。”有居民这样评价。

一面面锦旗、一声声点赞,“公证走进小区”在株洲正逐渐形成共识。今年5月,20多个省市的住建系统领导、物业协会、企业代表齐聚株洲,交流学习株洲经验,其中公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亮点之一。

下一步,株洲将把“公证+”模式延伸到老旧小区改造、智慧社区建设等新场景,让更多居民在“最后一公里”感受到法治的温度。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杨茸

编辑:王媛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646942/62/152343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