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天心区平安创建协会桥头社区分会会长章筱西。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璇 通讯员 陈琦辉 蔡焱 长沙报道
烈日灼灼,长沙桥头社区路口,一位穿红马甲的老人扬起手中的劝导旗,将一辆抢行的电动车拦在斑马线前。汗珠从红袖章旁滑落,她微笑着提醒:“请戴好安全帽,绿灯亮了再通行。”
十六年如一日的坚守,这抹“志愿红”成了街头最醒目的平安坐标。
她叫章筱西,是长沙市天心区平安创建协会桥头社区分会会长,“平安建设”工作的践行者与推动者。
自退休以来,章筱西已投身平安建设事业16年。
2013年,她成立了第一支红袖章志愿服务队,十几年力耕不辍,“只要能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觉得非常开心。”
无私的志愿服务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场爱心的传递中来。
打造有温度、有凝聚力的志愿团队
“志愿服务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章筱西常说。
为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归属感,她不仅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如音乐队、舞蹈队,还定期开展节日联欢、包粽子、搓元宵等活动,让每一位志愿者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有困难就找我,能解决,我一定给解决。”铿锵有力的承诺,是章筱西作为“红袖章”领头人的铁肩担当和深沉关爱。
面对队员困境,她自掏腰包发放补助、组织捐款帮扶,同时积极联系社区争取政策支持。一位志愿者动容地说道:“章姨往里贴了不少钱,却从不声张。”
章筱西组织捐款帮扶。
她说:“志愿服务不是单向付出,而是双向奔赴。”
一年攻坚桥头社区治理难题
桥头社区曾被评为长沙市“十大最差社区”之一,为扭转局面,社区书记专门找到章筱西,希望她能成为桥头社区“改头换面”行动的中流砥柱。
章筱西欣然同意,开展系统性治理提升工作。
她组织志愿者定期开展卫生清扫、治安巡逻、文明劝导,并发动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她以身作则,从不缺席。
护学队队长刘一田说:“她这个人特别正直,不自私。”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桥头社区不仅焕然一新,还评上了“长沙市十大最美社区”。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章筱西无数次的奔走与坚持,更是她“群众事无小事”的为民初心。
天心区平安创建协会桥头社区分会志愿者合影。
用爱心守护平安上学路
在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中,守护孩子们上下学的安全,是章筱西和“红袖章”志愿者们心头最柔软的牵挂。
她深知,校门口的秩序与安全,牵系着千家万户的安宁。为此,她带领队伍设立了风雨无阻的“护学岗”,成为了孩子们放学路上最可靠的“平安灯塔”。
一次值守中,队员发现一名低年级学生因家长加班忘记来接,独自滞留校门口。队员们轮流看护、耐心安抚孩子,并积极联系家长。在等待的一个多小时里,她们寸步不离地守护着孩子的安全,直至家长匆匆赶来。
“护学岗”成为了孩子们放学路上最可靠的“平安灯塔”。
章筱西常说:“守护孩子,就是守护社区的未来;一次耐心的等待,可能就避免了一次潜在的危险。”这种将心比心、细致入微的志愿护学行动,有效化解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成为社区平安建设中一项温暖而不可或缺的服务。
荣誉加身,初心不改继续前行
“我们的队长章筱西工作特别认真负责,兢兢业业。”
有时队员们和章筱西开玩笑:“我们也没拿你的‘工资’,为什么要这么认真。”章筱西听到之后也只是一起笑。实际上,她探索的“考核+积分+激励”机制,已经成为平安创建协会长效管理的范本。
章筱西探索的“考核+积分+激励”机制,成为平安创建协会长效管理的范本。
章筱西的事迹不仅感动了社区居民,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
她个人荣获“长沙好人”称号,以及各类先进个人、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她所带领的志愿服务队被评为长沙市“最佳五老红”志愿服务组织;她的志愿服务模式,被纳入天心区“平安建设”工作的典型案例,在全区推广。
在天心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背景下,章筱西所代表的平安建设力量,正成为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平安建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守护的事业。
来源:红网
作者:刘璇 陈琦辉 蔡焱
编辑:孙婧紫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