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把法写在泥土上:畲族民警钟平熊的15年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编辑:孙婧紫 2025-11-05 11:47:49
时刻新闻
—分享—

稻谷被盗案_proc.jpg

钟平熊(右)。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郭薇灿 株洲报道

10月28日的炎陵,山风带着凉意。记者在霞阳派出所见到钟平熊时,他刚结束一场案件研判会,警服领口仍微微湿。肤色黝黑,眉骨略突,说话不急不躁,语气里有股笃定的力量。谈到辖区治安,他抿着嘴笑:“老百姓信任我们,这比破案还难得。”

15年从警,他曾两次跳断右腿、三天缴毒120公斤,又在湘赣交界的山村里发明了“晒秋调解法”。从刑侦一线到基层派出所,这名畲族民警,一步步走,把法律的温度写进泥土里。

2021年7月28日晚,钟平熊从5米多高的河堤上纵身跳下,成功将嫌疑人抓获.jpg

2021年7月28日晚,钟平熊从5米多高的河堤上纵身跳下,成功将嫌疑人抓获。

辣味:拼命刑警的十五年

15年前,钟平熊还在深圳一家企业做技术工作。后来他辞职返乡,于当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被分到炎陵县水口派出所,从此扎根基层。

“爷爷是红军,我总该回来守一程。”他说这话时很平静。

那一年,他刚从湖南警察学院毕业,被分到水口派出所。第一次出警,是山村夜里的械斗。他在昏暗的手电光下写下人生第一份笔录,那一带的山路,也走过无数先辈的足迹。

后来进入刑侦大队,他成了同事眼里的“拼命三郎”。

2017年追捕盗窃嫌疑人,他从两米高墙一跃而下,髌骨粉碎;四年后,又在河堤边为抓吸毒嫌疑人跳下五米高堤,右脚再度骨折。医生叮嘱他“别再拼”,可他笑笑:“那一刻想不到疼。”

更难忘的是2016年的那次制毒案。三天三夜,他带队侦查,在废弃厂房里查获氯胺酮120.197公斤、制毒原料200多万元。公安部通报表扬时,他正蹲在山脚的小吃摊吃面。记者问他感想,他说:“能让毒不进村,就是最值。”

同事们说他“有股韧劲”,家人却更清楚那股劲的代价。两条腿留下钢钉,膝盖在雨天隐隐作痛。可每当警铃响起,他依旧第一个出门。

“刑警的职责就是迎上去。”他这么说,也一直这么做。

与畲族百姓交流_proc.jpg

与畲族百姓交流。

甜味:晒秋调解法里的为民初心

在炎陵,秋天的屋场上最常见的景象,是家家户户把稻谷、辣椒、玉米摊满院坝。钟平熊说,他的“晒秋调解法”,就是从这片金灿灿的晒场里悟出来的。

“晒秋,不只是晒收成,也该把矛盾摊开来晒。”

2019年,他调任沔渡派出所。那是个临界小镇,与江西井冈山一线相隔,一山之隔,矛盾却常年不断。那年春天,苍背村和睦村因为山林权属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两地干部跑断腿也没能调好。

钟平熊接手后,连续三天上山摸排。他带着测绘图、林业部门和村组干部,把调解现场搬进了山林。阳光下,他指着地图说:“今天咱们就像晒秋一样,把事摊开,大家都看清楚。”

那场调解持续了两个下午——晒来晒去,怨气没了,道理明了。最后,两家人握手言和,还约好秋收时互帮农活。

那天走出山林,村书记拍着他的肩膀说:“钟所长,好‘恒嗦’!”(客家话,意为“真厉害”)。

后来,这套方法被总结成“晒秋调解法”,在湘赣边推广,升级成“2.0版”。各村都推选出“晒秋调解员”,矛盾“晒在阳光下”,成了乡村治理的新风景。

钟平熊最喜欢去的,是调解完纠纷的村子。人们见了他,会递来新晒的南瓜干、豆腐乳,还会笑着说:“有纠纷喊钟所长来晒晒。”

他说:“群众的认可,就是我们警察最甜的幸福感。”

除了“晒秋”,他还在“丰收”里做文章。7、8月是黄桃季,他带队巡逻在果园、集市、国道上,防诈骗、防抢购、疏堵保畅;他安排懂电商的民警帮村民直播卖桃,调度警力开通“绿色通道”。这些被他称作“黄桃警务”。那年,全镇黄桃销量创新高,无一件涉警纠纷。

“派出所的灯要比谁都亮。”钟平熊笑着说,“不然,谁来给老百姓撑伞?”

钟平熊走村入户用乡音土话为群众讲解反诈案例_proc.jpg

钟平熊走村入户用乡音土话为群众讲解反诈案例。

土味:乡音土语织就平安网

从农村派出所到城区派出所,钟平熊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脚底要沾泥,心里才装得下群众。”

他在水口派出所任职时,山路弯弯绕绕,村落散在云雾之间。每次走访,他都背着一只帆布包,里面装着干粮、户籍表,还有小钳子、电线、创口贴。

登记完信息,他顺手帮村民修电线、带山货下山。半年下来,他记下了全村的老人、留守儿童、易纠纷户。

“这些人,我心里都有地图。”他说。

这种“土味”方法后来发展成霞阳派出所的日常工作法。网格员、楼栋长、义警队……他用最接地气的方式织密平安网。

2024年夏天,霞阳镇多个老旧小区夜里接连被盗,群众怨声载道。钟平熊一头扎进指挥室复盘案情,调视频、布点位、拉网格。

“防得住才叫安。”他反复强调。

6天后凌晨,智能监控识别到可疑身影,他一键指令周边义警合围,当场抓获嫌疑人。案破后,小区装上了新监控,义警们在夜里巡逻,居民出门打招呼:“钟所长,今晚也亮灯咯!”

他熟悉炎陵的方言,也懂畲语、客家话。为了让防诈宣传更入心,他编了顺口溜:“天上跌馅饼,地下有陷阱”“陌生电话吾(方言大意:不要)轻信,转账汇款嗳(方言大意:要)谨慎”。

他笑称那是“乡音反诈”。在集市、在广场、在村头戏台,他和老党员宣传队登台表演,用畲语唱“防骗歌”。老百姓听得懂,也记得牢。辖区电诈案同比下降四成。

“有时一句乡话,比十条标语管用。”钟平熊说。

今年5月,暴雨突袭炎陵。凌晨的警铃响起,霞阳派出所连续接到十多起求助。

洪水齐腰,他和民警们挨家敲门。救出一名被困老人时,他一脚踩进暗沟,伤腿又被磕青。

“疼吗?”同事问。

“疼,怕啥,老百姓等着呢。”他说着,继续背人往外走。

那一夜,40多名群众被转移安置。有人哭着说:“有困难找警察,真不是一句空话。”

15年过去,钟平熊从刑侦线转到基层,从“破大案”到“化小事”,从搏命追逃到乡音普法。有人问他,这么多年图个啥?

他想了想,说:“图个心安吧。”

在炎陵这片红土地上,他的名字和百姓的平安,被同样的泥土覆盖——一层是汗,一层是信任。

红土深处,仍能听到他的脚步。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编辑:孙婧紫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646955/97/154079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