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郭薇灿 长沙报道
“以前导航总是喊‘前方有测速’,一路吵得人紧张;现在跑湖南高速,导航安静多了。”货车司机向师傅的这句感叹,道出了许多驾驶人的共同感受。
自省委巡视指出部分高速执法存在管理粗放、群众感受不佳等问题以来,省公安厅以此次整改作为深化交通管理改革契机,出台《规范高速公路超速违法行为查处工作八项措施》,在全国率先推动执法理念由“处罚导向”向“安全与服务并重”转变。
两年来,湖南的高速公路上,测速设备少了,导航提示安静了,司机的心也稳了。
从问题清单到民心清单
整改从一次群众反映开始。
巡视反馈中,不少司机和货车司机反映部分测速设备布局不合理、限速频繁变化,容易造成驾驶焦虑,网上甚至流传“绕行湖南”的段子。
省公安厅随即把“测速合理性”列入整改首项任务。过去一年,全省高速公路共移除仿真和废弃测速设备237套,整改限速控速标志标牌260处,撤除测速警示牌768处,整改超速抓拍标志标牌444处;同时对接高德、百度、腾讯三大导航公司,清理错误提示信息2.3万余条,并建立常态化信息更新机制。
如今,行驶在湖南高速上,导航语音提示更简洁,测速点布局更科学,驾驶体验明显改善。
“现在跑200公里,测速点从二十多个减到三四个。刚开始还以为是导航出了问题。”小车司机温师傅说,他每周都要从往返浏阳与长沙。“以前导航总提醒,总会分心去看手机,也增加安全隐患。这两年好很多了。”
这种安静的改变,背后是省公安厅在巡视整改中建立的制度化协同机制——执法部门、技术企业、驾驶群体三方联动,确保每一处测速点“有据可查、科学设定、群众认同”。以往被认为“多、乱、烦”的测速提示,如今变成了精准、有效、可接受的安全提醒。
从刚性执法到柔性善治
整改不仅是“撤设备”,更是“改理念”。
2024年5月12日,湖南率先实施“小型汽车超速10%以下不罚款不记分、10%(含)以上未达20%的首违警告”政策。这一“首违警告”“轻微免罚”的组合拳,成为巡视整改后制度创新的标志。截至2025年6月,全省共有40.32万起超速违法适用首违警告,不予扣分与罚款。
处罚少了,但安全并未打折。数据显示,简易程序交通事故下降8.3%,涉超速“非现场”处罚下降41%,涉高速交警信访投诉下降41.3%。事实证明,柔性执法并不意味着放松管理,而是让规则更具人情味,让治理更有说服力。
“我们不是放松管理,而是让执法更科学、更有人情味。执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守规,不是让人害怕。”湖南省交管总队高速一支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胡杨声说。如今,不少驾驶人也在网络上留言:“去年还怕跑湖南高速,今年超速10%警告一次,看教育视频就行,没罚款也没扣分。比以前暖多了。”这种“刚中带柔”的转变,让群众感受到法治的温度,也让“被动守规”变成了“自觉守法”。
从专项整改到制度自觉
巡视整改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系统治理的“再造”。
湖南公安厅把此次整改成果固化为制度成果,建立起覆盖测速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体系和动态评估机制。
每半年开展一次限速科学评估,结合道路流量、事故数据、天气环境等多维因素动态调整限速值;对群众反映集中的路段,引入社会监督与第三方审计机制,确保整改成效持续可检验;新设测速设备必须经过安全论证和公示程序,避免“简单上设备”;同时,与导航平台建立常态化联络制度,实现监控信息与地图系统的实时同步更新,让“数据跑在问题前面”。这一系列改革让制度更加自洽,也让群众的信任有了看得见的依据。
“导航安静了,群众安心了。”这是巡视整改带来的直接回响。而更深层的变化,是执法者与行车人之间多了一份信任。从“嘀嘀声”到安静路,从“罚得慌”到“信得过”,湖南高速交警用一次巡视整改,完成了执法理念的一次升级。
严管,是底线;厚爱,是温度。当规则与善意同行,道路就不止通往远方,也通向人心。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编辑:王艺卉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