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南县社区矫正工作提质增效:精准施策显温度 分类帮扶促新生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编辑:许蘩 2025-10-23 15:07:19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jpg

开展集中教育活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报道

社区矫正是完善刑罚执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近年来,益阳市南县社区矫正管理局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提升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社会化水平为抓手,不断夯实工作基础,优化管理模式,在依法监管的同时,注重教育帮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成功帮助一批社区矫正对象重拾生活信心、顺利回归社会,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

精准把脉,个性化矫正方案重塑人生希望

图片2.jpg

对个别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心理咨询。

“一开始我觉得外面比里面更难,真想让他们把我收监。”回忆起社区矫正初期,张某某语气沉重。2023年1月,因盗窃罪被判处缓刑的他,回到阔别十余年的老家南县。彼时的他,丧偶、与父母关系紧张、无固定住所、身无分文,对社区矫正政策充满误解,生存压力让他数次主动请求收监。

面对这一特殊个案,南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没有简单处理。在张某某逾期报到后,依法对其进行了训诫并纳入严管级别,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其表象下的实际困境。“我们必须找到他‘想进去’背后的真问题——是生存无着,是对未来绝望。”参与矫正的工作人员介绍。

为此,司法所为其量身定制了以“思想疏导、心理支持、就业帮扶”为核心的个性化矫正方案。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与他谈心,厘清社区矫正作为改过自新机会的深刻意义;同时,提供临时帮扶金解决其燃眉之急。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张某某获得一份稳定工作,成为矫正方案成败的关键。

针对他文化水平不高但年富力强、对工资要求不高的特点,工作人员积极指导其网上求职,多方联系用人单位。经过不懈努力,张某某最终在当地一家玻璃厂找到了工作,解决了食宿之忧,生活有了着落。有了稳定收入,他紧绷的精神状态逐渐放松,对社区矫正的态度也从抗拒转为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还主动协调村委会,搭建其与家人沟通的桥梁,融化亲情坚冰。

“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伸出了挽救之手,让我重新感受到了关怀。”如今的张某某工作稳定,心态积极,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个案例生动表明,唯有深入剖析个案症结,实施“一人一策”的精准矫正,才能有效唤醒迷失的心灵,引导他们走上正轨。

规范执法,全流程闭环管理筑牢安全底线

图片3.jpg

社区矫正对象集中宣告。

社区矫正既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更是一项严肃的刑事执行活动。南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始终坚持法治思维,将规范执法贯穿于调查评估、入矫接收、日常监管、教育帮扶等各个环节,确保刑罚执行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社区矫正对象伍某某的案例,充分体现了规范执法的力量。伍某某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缓刑,在审前调查评估阶段,南县社区矫正管理局经深入走访,发现其无稳定经济来源、离异独居、监管条件差,且犯罪数额大、社会危害性明显,存在再犯罪风险,因此向法院提出了“慎用社区矫正”的评估意见。

然而,当法院依法作出缓刑判决并交付执行时,南县社区矫正管理局严格依照社区矫正法及湖南省社区矫正实施细则的规定,依法为前来报到的伍某某办理了接收手续,并组织了庄严的入矫宣告。宣告会上,工作人员清晰宣读了各项监管规定、权利义务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明确了矫正小组成员及职责,让伍某某在踏入社区矫正之初就深刻认识到刑罚执行的严肃性。

对于这类监管条件复杂、风险较高的对象,南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并未因其“难管”而松懈,反而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实施分类管理。通过通信联络、信息化核查、实地查访等多种手段,确保日常监管落到实处,实现了有效管控。

这一案例彰显了南县社区矫正工作“依法接收、规范宣告、分类管理、动态管控”的闭环管理思路。即使面对评估意见与最终判决存在差异的情况,执行机关依然坚守法律底线,做到“应收尽收、应管尽管”,在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同时,筑牢了社区安全的防线。

科技赋能与社会协同,“智慧矫正”+“人文关怀”双轮驱动

图片4.jpg

带领社区矫正对象到教育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走进南县“智慧矫正中心”,信息采集区、宣告室、教育培训室、心理辅导室等功能区室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手持“矫务通”移动终端,可实现执法管理“移动办公”“指尖操作”。

这是南县着力提升社区矫正信息化水平的一个缩影。自2024年5月智慧矫正中心通过省级验收以来,南县依托湖南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纵向贯通省、市、县、乡四级,横向联通公、检、法等部门,实现了“人在网上走、事在网上办、结果网上查”的数据化、信息化管理新模式。信息化核查、轨迹分析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极大提升了监管的精准度和效率,为防范脱管、漏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在强化“技防”的同时,南县始终没有忘记“人”是工作的核心。该局积极探索社会化工作路径,构建起“党政领导、政法牵头、司法为主、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方面,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将村(居)干部、家属、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纳入矫正小组,形成“多位一体”的监管帮扶网络。另一方面,着力构建多元帮扶体系。近两年来,组织开展心理评估600余次,谈心谈话7200余次,技能培训427人次,成功推荐就业5人,重点帮扶再就业2人。同时,对生活困难对象给予物资救助,协助申请社会救济,为暂予监外执行人员解决部分医疗费用,用实实在在的关怀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渡过难关。

此外,南县还建立了教育基地、公益活动基地和就业基地,通过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参与交通劝导、体验农事插秧、开展法律宣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在服务社会中修复社会关系,提升社会责任感。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南县未发生一例脱管、漏管及因监管不到位导致的重新犯罪。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南县社区矫正工作坚持“智慧赋能”与“社会协同”相结合、“刚性监管”与“柔性帮扶”并重的成果体现。

展望未来,南县社区矫正管理局将继续秉持依法矫正、科学矫正、精准矫正的理念,不断探索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努力让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都能在严格的监管与温暖的帮扶中,真正告别过去,走向新生,为平安南县、法治南县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编辑:许蘩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646954/67/1537384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