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露(中)与学生们。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依诺 实习生 谢菲儿 长沙报道
“学生的事没小事”,罗露常以此自勉。多想一步、做细一分,只为学生走得更稳。
罗露是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干事,至今已在校工作13年,并始终扎根学生工作一线。统筹资助时,她核对近2000人次清单,确保980余万元精准落到困难学生手中;推进征兵时,她吃透法规,全程陪着学生走报名、体检、政审的每一步;面对新疆籍学生,她总主动课后谈心,把学业困惑、生活难题一一解决。
这份扎实与坚守,让她先后获得省市“征兵工作先进个人”、学院“先进工作者”、学院2025年“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更让她成了学生们心中名副其实的“靠谱的罗老师”。
罗露(中)为学生讲解资助政策。
精准资助解难题,给钱又扶志
“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是罗露刻在心底的工作信条。
为了守住这句话,她把“精准”二字揉进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2024年学院近2000人次的奖助勤补、980余万元资助金发放,她对着密密麻麻的清单逐行勾对、逐笔核实,才让每一笔钱都精准落到需要的学生手里,没差过一分。
此外,怕学生不懂政策、错过帮扶,她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政策宣传工作,组织开展资助政策专题讲座,把国家奖学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各类资助项目的申请条件、评审流程和发放标准拆解得明明白白;同时,她还利用学院官网、公众号推出图文解读,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到位。
更难得的是,她不满足于“给钱了事”,还组织受助学生做志愿服务、听励志宣讲,让感恩心与上进心一起生长。如今,多名受助学生在学业、社会实践中崭露头角,真正实现了“资助”与“育人”双丰收。
从“活字典”到“护航员”,超额完成征兵任务
在征兵工作上,面对不断更新的征兵政策,罗露把自己活成了“政策活字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等法规文件她烂熟于心,无论是复杂的体检标准,还是细致的优待政策,学生和家长有疑问,她总能一口答准。
对每一位应征学生,她更是拿出“一站式”服务的耐心:“一人一档”,从报名、体检到政审甚至送兵她都全程陪伴;如果有学生因身体原因暂未入伍,她会逐个打气,细心督促其加强锻炼以备来年;学生入伍后,她又帮着办手续、聊心事,帮助化解思想困惑。
因为这份细致与负责,学院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输送的兵员素质都十分过硬,罗露的“征兵工作先进个人”奖章,就是对此最好的见证。
当好学生的“校园姐姐”,用关怀搭起民族团结桥
作为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罗露的关怀藏在细节里:课后常去宿舍坐一坐,听学生聊家乡、谈困惑;和区队辅导员反复沟通,摸清每个学生的需求;有学生想家,她陪着回忆家乡美食;有学生学习掉队,她帮着找老师补课。
同时,罗露也从不懈怠学生们的思想引导。她会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讲民族团结故事,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宗教观;还牵头搞民族歌舞表演、文化分享会,让新疆籍学生展示家乡文化,促进各民族学生的相互了解。如今,不少新疆籍学生说:“罗老师像姐姐一样,有她在,校园就是家。”
如今,13年过去,罗露依旧保持着最初的热忱。她说:“学生的成长没有终点,我的守护也不会停步。”未来,她还想不断提升自己,继续做学子们成长路上的“暖心护航人”。
来源:红网
作者:肖依诺 实习生 谢菲儿
编辑:邬璐明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