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13日讯(记者 郭薇灿 实习生 蔡润钿)“钱都还在卡里,却连找谁要都不知道。”近日,岳阳市平江县一网友在红网《问法湖南》平台发帖求助,称一家餐饮店在未提前告知的情况下突然关门停业,导致她手中的充值卡无法继续使用。
该网友反映,停业后商家不仅没有主动联系消费者办理退款,也未公布受理退款的电话或任何处理方案。她认为,类似这样的情况,政府监管部门应介入调查,并根据预付费卡的相关监管办法,对经营者进行监管,尽快明确充值卡的处置方案。
湖南如金律师事务所律师叶佩玲表示,消费者可先尝试联系餐馆经营者或管理方,要求其退还卡内余额。若商家已停业,可通过原充值渠道(如门店、线上平台)查询联系方式,或向其上级公司、加盟总部反映情况。
同时,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提供充值记录、消费凭证、停业证明等证据,请求调解;若涉及金额较大或商家失联,可向商务部门(预付卡主管部门)反映,要求调查处理。协商和投诉无果时,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民法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还预付款及利息。若商家存在恶意跑路、非法占有预付款的行为,还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消费者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叶佩玲提醒,维权过程中要及时保留充值凭证、消费记录、停业通知等关键证据;如商家已注销或无法联系,可通过法院公告送达等方式推进诉讼,并建议联合其他受影响的消费者共同维权,提高成功率。
“在充值时要谨慎选择商家,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并随时关注商家的经营动态,降低风险。”叶佩玲表示,预付费卡虽便捷,但消费者的信任不该被辜负。经营者应履行承诺,保障权益,让每一份消费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来源:红网
作者:郭薇灿 蔡润钿
编辑:邬璐明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