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诚调解一起非因公死亡赔偿纠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璇 通讯员 熊江锋 衡阳报道
在衡南县云集街道的乡间小路上,总能看到一个骑着自行车、挎着公文包的熟悉身影穿梭于村组之间。
30年来,他骑坏8辆自行车,穿破20余双胶鞋,调解纠纷1000余件,成功率高达97%。他就是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衡南县司法局云集司法所驻所指导员王贵诚。
这位扎根基层三十载的“老司法”,用坚守诠释担当,用真情温暖民心,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司法为民的动人乐章。
党员徽章闪耀映初心 甘当群众“贴心人”
“调解工作就是为民解忧的连心桥。”这是王贵诚常挂在嘴边的话。2021年寒冬深夜,一起货车侧翻事故引发群体性事件苗头。
凌晨两点接到电话时,他二话不说披衣出门,在刺骨寒风中骑行40分钟赶到现场。
面对情绪激动的家属,他一边递上热茶安抚情绪,一边耐心讲解法律规定,终于促成双方和解。
村民感慨:“只要有他在,心里就踏实。”
“赔偿款终于到手了,两个孩子的学费有着落了······”一位村民紧握王贵诚的手热泪盈眶。
去年夏天,发生一起无人机喷洒农药误伤蔬菜纠纷,正在吃饭的王贵诚接到通知后立即放下碗筷赶到现场。
他顶着烈日逐株清点损失,组织双方调解。不仅促成赔偿到位,还发动同事为困难家庭捐款捐物。
这样的暖心故事,在王贵诚30年的调解生涯中数不胜数。
创新方法促和谐 巧做矛盾“化解人”
王贵诚创新总结的“四个一”工作法在当地广为流传:说一句暖心话安抚情绪,听一番牢骚了解诉求,找一个症结厘清矛盾,解一个心结化解纠纷。
这套工作法在实践中百验百灵,成为基层调解的“金钥匙”。
2021年,辖区某企业发生非因公死亡事件,家属提出高额赔偿要求,企业面临停工危机。王贵诚连续两天一夜不眠不休,既讲法律又讲情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合理协议,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又保障了200多名员工的生计。
企业负责人感动地说:“王指导员不仅化解了纠纷,更救活了我们企业。”
舍家为民显担当 勇做正义“守护人”
最让人动容的是2009年那个夏天。
王贵诚正在调解一起小学生溺水纠纷时,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看着死者家属期盼的眼神,他强忍悲痛坚持完成调解。当他赶回家时,父亲已经离世。
这件事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却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情怀。
“党把我安排在司法所的岗位上,我就有守一方平安、保一方稳定的责任。”这是王贵诚的铮铮誓言。
2009年,一桩婆媳矛盾闹上电视台。面对镜头,他现场以案说法,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促成婆媳和解。节目播出后,他的手机成了“求助热线”,他从不推辞,总是耐心解答每一个咨询。
薪火相传育新人 乐做法治“播种人”
已经58岁的王贵诚,依然保持着每天走访两个村组的工作节奏。
他创新推行“屋场恳谈+人民调解”模式,把调解现场搬到田间地头,让群众在参与中增强法治意识。“我还要把30年经验传给年轻人,让‘枫桥经验’在基层永葆生机。”
一卷卷调解档案、一摞摞荣誉证书,见证着这位老党员司法为民的赤子情怀。正如他所说:“我愿做法治土壤里的一颗铺路石,让老百姓都能踏着公平正义的大道走向幸福。”
来源:红网
作者:刘璇 熊江锋
编辑:韩洋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