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龙山县法律援助中心张志云:25年法援路,一颗为民心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奥男 曹雨欣 龙琳 彭岚岚 编辑:韩洋 2025-07-01 10:07:4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奥男 实习记者 曹雨欣 通讯员 龙琳 彭岚岚 湘西报道

在湘西武陵山的深处,龙山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志云用25年的坚守,为困难群众点亮法治的明灯。她以专业与温情化解纠纷,以创新与担当拓宽服务,更以赤诚之心播撒法治的种子,成为大山深处群众心中当之无愧的“法律守护者”。

止戈息讼的“解忧人”:用法律温度融化坚冰

IMG_3922.PNG

龙山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志云(右一)。

“调解不是和稀泥,是让法律的温度浸润人心。”这是张志云常挂在嘴边的话。面对陈某丈夫因工伤亡却索赔无门的困境,她连夜驱车赶往调解,以法理明晰责任,以情理共情苦难,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赔偿协议。

25年来,她累计调解纠纷120余起,代写法律文书450余份,为弱势群体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在她看来,法律援助不仅是维权的手段,更是抚慰人心的良药。

创新服务的“贴心人”: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

IMG_3921.PNG

龙山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志云(右一)。

面对山区律师资源匮乏的难题,张志云主动破局:推行政府购买法律服务、争取“法润三湘”志愿者支持,并为军属、未成年人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她曾顶着酷暑为交通肇事中的受害者田某收集证据,追回31.5万元赔偿;也曾自掏腰包资助濒临辍学的女孩,用母爱般的关怀重塑其人生希望。

她说:“每一个求助者都是家人。”这份信念,让她成为群众心中最可靠的“贴心人”。

法治教育的“领路人”:让信仰扎根大山深处

从学校课堂到田间地头,张志云的身影活跃在普法一线。她以方言俚语讲解法律知识,用互动问答为女童筑牢防性侵防线;她创新“法治课堂+心理疏导”模式,帮助10余名性侵受害者走出阴霾。

25年间,她开展法治讲座60余场,普法宣传120余次,有时还在深夜陪伴刑事案件受害家属,给予其心理支持。正如纪录片《阳光洒满最后一公里》所展现的,她让法治的星光穿透山峦,照亮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

“法律援助是困难群众维权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句话不仅是张志云的工作信条,更是她25年法援生涯的精神坐标。在她看来,当弱势群体在权益受损时求助无门,法律援助就是他们最后的希望之光。

张志云用实际行动证明:这道防线不仅要“守得住”,更要“有温度”。她说:“每一个求助者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我们多尽一份力,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正是这份执着与担当,让她在武陵山区的法治道路上,始终如一地守护着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从青丝到华发,张志云将青春献给法治山乡。她是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更是群众心中的“蔚蓝云彩”,用专业与柔情驱散阴霾,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洒满武陵山的每一寸土地。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奥男 曹雨欣 龙琳 彭岚岚

编辑:韩洋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646941/83/1508874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