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防科大老教授讲述科研奋斗史 青年学子感悟精神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武鹏 焦金玥 编辑:邬璐明 2025-07-13 19:51:12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jpg

王润生教授讲述科研奋斗史。

图片2.jpg

青年学子交流发言。

红网时刻新闻7月13日讯(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武鹏 焦金玥)近日,国防科技大学ATR实验室一场别开生面的组会引发广泛关注。已退休的老教授王润生重返实验室,以“思政党课”形式与团队师生围坐畅谈,通过泛黄照片与亲身经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回望科研团队四十余年的奋斗历程,为青年科研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活动中,王润生教授以“筚路蓝缕启山林”为主题,将团队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探路九年(1988-1996)、面向应用十一年(1997-2007)、艰难转型七年(2008-2014)及新时期十一年(2015-2025)。

他回忆道:“当年条件艰苦,我们靠‘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的精神,从无线电导航专业转型,自学数学系统,最终攻克多项国防科技难题。”一张张老照片记录着团队在数据匮乏、经费紧张的困境中坚持攻关的身影,印证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

结合团队实践,王润生教授提炼出“角色定位、责任”“变更中的定向坚守”“特色立足”“协作干事”等六大核心感悟。他强调:“技术会变,但‘干国家最难的事’的定位不能变。面对利益诱惑,我们始终坚守‘防止短期行为’的原则。”他特别指出,团队凭借独特的研究视角与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在激烈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

谈及人才培养,王润生坦言最看重学生的“科研定力”。“现在条件好了,但‘坐得住冷板凳’的传统不能丢。”他以自编教材《图像理解》《信息融合》为例,鼓励青年学者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独立思考。

ATR实验室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以“历史亲历者+科研传承者”模式,实现学术传承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未来,实验室将持续推进“大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融入科研实践。正如王润生教授所言:“这场组会是精神接力的起点,新一代科研人员必将续写奋斗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武鹏 焦金玥

编辑:邬璐明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646941/57/1512289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