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讯(记者 徐箐梓)他胸怀中心大局,敢于迎难而上;他奔走在人民调解一线,化干戈为玉帛;他坚守一线岗位,练就“十八般武艺”——他就是华容县司法局治河渡司法所所长武艺。
武艺
扎根基层十七载,他诚挚之心始终不改,勇于践行使命担当,每年都荣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连续2年受到华容县政府嘉奖。在他的带领下,治河渡司法所多次获评先进模范司法所。
迎难而上,做胸怀中心大局的“排头兵”
面对基层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中心工作,特别是重点难点工作,武艺总是积极主动,冲锋在前。
2015年,治河渡镇S222绕城公路启动建设,因黄蓬村居民易某提出的200万元补偿款要求过高,导致公路建设规划不能按预定方案进行,此项惠民工程进度被耽搁长达3年之久,镇党委政府多次安排专人进行协商处理未果,为此感到十分“头疼”。
2019年,武艺就任治河渡镇司法所所长报道第一天,镇党委政府就将这个“难题”交付给他。面对影响重点项目工程建设进度的阻碍,武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顾不上到新的办公地点熟悉环境,武艺当即组织相关人员去往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
在易某态度强硬,说服工作无法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武艺敢于迎难而上,利用自己多年的专业法律知识,一方面收集完善相关材料证据,向县人民法院申请强拆程序进行倒逼,另一方面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当事人亲朋好友反复做工作,多次上门耐心宣讲相关法律知识及相关政策。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沟通劝解,终于让易某认识到该项拆迁属于政府民生工程,不属于商业开发建设,依法强拆程序的进行也让他对法律生出敬畏之心。最终,易某接受了合理的补偿标准,签订了征收协议,这个困扰S222绕城公路长达3年的“硬骨头”终于被拿下,为后续顺利拆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配合重点项目工程的顺利推进到日常学法、讲法宣传活动的开展,从防汛值守到疫情防控,乡镇中心工作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武艺忙碌的身影。他被同事们笑称是最好搬的“一块砖”。
身体力行,做心系人民群众的“调解员”
在各类矛盾纠纷发生时,武艺总能凭着他对法律政策的熟知和丰富的调处工作经验,将一触即发的纷争化险为夷。
2019年,武艺突发脑干出血,倒在工作岗位。经过县人民医院专家医生的连夜抢救,两次下达病危通知,好不容易才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但是,当得知治河渡镇雷某的父亲因帮工修建私人房屋时不慎去世,雷某的一众亲友闻讯后准备前往华容进行集访的消息时,武艺拖着病体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解,他将自己的身体和医生的叮嘱抛在脑后,反复沟通协调长达20个小时。
当时,镇政府院内10多名雷某的亲友将时任治河社区总支书记的张国平团团围住,一时间气氛剑拔弩张,武艺看形势不对,迅速挡在张支书身前,制止了对方的不理智行为,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有效化解了一起重大群体性信访事件。
武艺总是这样,用耐心、毅力以及真挚为民的热情,合情合理、依法依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练好武艺,服务于民”的铮铮誓言。
真情以待,做特殊帮扶群体的“引路人”
社区矫正是司法所的一项重要业务,武艺注重发挥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安置帮教对象和社区服刑人员以“三帮一”“四帮一”的形式做好帮教、监管工作。
2020年,正值疫情防控特护期间,55岁的盗窃惯犯唐某刑满释放,该对象系无宅基地、无责任田、无直系亲属的“三无人员”,且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无生活着落。武艺在兼顾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先以个人名义将其临时安顿,再通过对接镇民政办、紫南村委,安排唐某到紫南村孤寡老人安居点居住,配套好基本居住所需生活用品,推荐唐某在紫南村担任保洁员,民政配套相应基本保障并申报低保。
当时,附近居民对唐某的到来心存疑虑,想将其赶走,武艺反复上门介绍其基本情况,并鼓励唐某既要勇于面对曾经的过错,也要及时改过自新,空闲时间多帮邻居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附近群众对唐某改变了看法。
2021年,唐某在纸扎店帮工时不慎被铡刀切断两根手指,武艺迅速与纸扎店老板沟通协商,在双方认可的前提下达成了补偿协议并补偿到位,让帮教对象有了归属感和依靠,为其能更好的融入社会生活端正了心态。
像这样的帮扶案例还有很多,帮扶对象都亲切地称武艺是自己幸福生活的“引路人”。
扎根基层十七载,武艺舍小家为大家,把青春和汗水洒在基层,欠缺的是对孩子的陪伴、对妻子的关爱、对父母的照顾,收获的是党委、政府的信任和老百姓的赞誉。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徐箐梓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