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运动量减少是社会发展的“副产品”

来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段宇翔 2019-04-08 22:02:12
时刻新闻
—分享—

肥胖、近视、耐力差……生活越来越好,体质却越来越差,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一直牵动着社会的目光。虽然经过各方努力,一些体质指标有止跌回升的势头,但是现实中存在的“不让动、不敢动、不想动”问题,仍然在对青少年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4月7日《半月谈》)

有一种说法,说的是,人类社会是由“懒人”驱动的。虽然有玩笑的意味,但仔细观察,从某种角度来说也确实如此。比如,从轮子的发明到马车、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等交通工具的发明,都是为了节约长途跋涉的体力和时间耗费;各种机器、机械的发明,更是让人类不断地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到了现代社会,计算机和网络的发明与应用,以及各种各样的创新,也都是奔着让人越来越轻松的路子去的。

与儿童有关的各种游戏也是这样。二三十年前,小孩们玩的是跳皮筋、丢沙包、弹玻璃球等游戏,甚至上树掏鸟窝下河摸鱼虾,哪一项都需要体力的付出,想不活动都不行,不知不觉中身体也就得到了极好的锻炼。现在的小孩们玩的游戏呢,最吸引人的都在网络上,要么用电脑玩儿,要么用手机玩,只需要动动手指头就可以玩得不亦乐乎,足不出户也可以呼朋引伴,除了手指越来越灵活之外,对身体没有任何附带的好处。

总的来说,现在的情形就是,如果不是主动地去参加体育锻炼,基本上连床都不用下就可以得到所有的生活所需。那么问题就来了,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摄入的能量越来越大,需要消费体力的日常活动却越来越少,如果再不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话,身上的赘肉越来越多,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其实就是个必然结果。

可是,对于青少年而言,却存在着家长将体育锻炼视为侵占学习时间的大敌,以害怕耽误学习的名义不让锻炼,学校害怕发生安全事故不敢安排锻炼,或者不敢安全活动剧烈或对抗性强的锻炼,青少年自己缺乏自制力和动力不想锻炼的问题,结果只能是近视、肥胖、耐力差的孩子越来越多。

社会上也好不到哪儿去。对很多人而言,往往是事非经过不知难,身体不出问题永远不知道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所以就出现了健身领域的少年沉睡、中年觉醒、老年奋起的现象。这是一个不该出现的现象,但却是现实中最现实的一幕。

社会的发展进步让生活越来越方便,必然会导致被动的体力消耗越来越少,换言之,运动量减少其实是社会发展的副产品。副产品有副作用,所以必须想办法改变,而消除由此而带来的问题,则必须从对鼓励、引导更多主动的体育锻炼入手。

将运动量纳入学业考核,给予学校等运动的组织方更多的免责性保护,或者是借鉴国外做法给予体育锻炼的参与者更多奖励等,都是不错的办法。但最根本的一条,仍然是当事人的主动性,毕竟,再好的外在激励如果激不起内生的动力,也仍然解决不了任务问题。

文/张楠之

来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段宇翔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2019/04/09/530740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