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法”的元素重千钧!法治思维贯穿政府工作报告
2021-03-08 10:16:54 字号: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仅仅一个小时左右,显得不同寻常。为压缩会议时间,总理的报告是精简版本。

版本精简,但内容却十分丰富。“放管服”改革作为近年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最突出的成绩之一,今年再次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内容。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的体会最为深刻:虽然政府工作报告中直接提及“法”的地方并不是很多,但以“放管服”改革为代表的多项改革及举措中,都蕴含着“法”的元素。

良法善治鼓舞人心

“作为一名律师、法律人、来自基层的政协委员,我更多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宏伟目标及蓝图勾画。”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迟日大说,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备受鼓舞。

迟日大认为,过去一年,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近年来,我们坚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在短时间内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基础性的保障措施。”迟日大说,全面提升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公共法律服务保障能力也在全面提升,在整个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的成绩也让迟日大感受很深。“在日常工作中,我能感受到法治政府建设的日新月异和重大变化,原来总觉得省级政府开展得好,现在感觉地市县区的法治政府建设也做得越来越规范。”

“我有一种士气高昂的感觉。”迟日大说,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立足于自己的本职角色,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好自己的优势,贡献出力量。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在政府工作报告各种“法”元素中,法治政府建设的相关内容是沈开举最为关注的。

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今年工作时说: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政务公开。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监察监督和人民监督。加强廉洁政府建设,持续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短短数行,已经包含了透明政府、廉洁政府等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服务政府、效率政府等则在“放管服”改革部分有充分体现。

沈开举说,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去年时所说的“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还是在谈到今年时“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以及“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实行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都可以从中看出放管服改革及与之相关的优化营商环境是政府工作中的关键点。

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显然,服务型政府建设也将越来越好。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这是非常正确的。”沈开举说,平台经济近年来发展势头非常好,也代表着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并予以支持,但新兴事物的出现也同时会带来一些争议和问题,这就需要不断探索包容、审慎并适合它的监管方式。“我们既要满腔热情支持平台经济的发展,又要不断完善监管手段,确保其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法治元素无处不在

看得见的“法”元素之外,还有许多看不见但确实存在的“法”元素。“无处不‘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义孙就以此来形容政府工作报告中满满的“法”元素。

从曹义孙的描述中,几乎能让人在脑海中徐徐展开一幅法治画卷:“总理在工作报告中代表国务院深刻并较为系统地描述了一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图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疫情防控、社会安全为基础,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政策制度的具体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为手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这里既有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又有其目的与意图,还有其建设主题、基础与动力,以及具体化为社会政策与制度的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这让曹义孙倍感振奋。

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发展、改革、创新等,在曹义孙看来,从根本上都绕不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因为只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才能使高质量发展成为可能。而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正是现代法治的基本着力点。

在曹义孙看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得更加明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而如何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如何成为有为的政府,这都需要政府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保障。”

来源: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维)

来源:法制网

作者:张维

编辑:陈瑜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