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怀化市“八五”普法工作巡礼 ⑥|新晃:筑牢法治根基 书写法治新篇

来源:掌上怀化 作者:胡俊 编辑:邬璐明 2025-11-20 16:22:08
时刻新闻
—分享—

怀化市“八五”普法工作巡礼⑥

新晃:筑牢法治根基 书写法治新篇

胡俊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新晃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创新工作思路,丰富普法形式,持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获湖南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法治篇章”。

思想引领,夯实普法工作“主阵地”

新晃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举办专题讲座、线上学习等形式,推动学习入脑入心。近年来,全县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专题学习200余场次;县委党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中青班、科干班学习内容,专题培训20余期,培训领导干部800余人次。

宪法和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基石。新晃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多样化宪法宣传活动,组织全县各单位、普法讲师团、志愿者通过法治文艺汇演、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群众普及宪法知识,发放宪法读本等资料2万余份,受教育群众达4万余人次。

同时,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深入开展民法典“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开展民法典宣传200余场次,发放宣传读本3万余册,惠及群众5万人次,现场解答法律咨询500余人次,让民法典真正走进群众心里。

服务中心大局,助力高质量发展。紧扣乡村振兴、法治化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等中心工作,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反家庭暴力、个人信息保护等群众关切热点,组织普法力量开展常态化、精准化法治宣传教育。

文化浸润,绘制城乡法治“新画卷”

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全民信仰,而文化是培育法治信仰的深厚土壤。近年来,新晃立足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通过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创作文化精品、开展特色活动等,实现“普法+文化”同频共振、互促共进,营造浓厚的普法氛围。

新晃将法治文化融入风雨桥、鼓楼、廊桥、集会场等民族特色地标建筑,更新完善竹王大道和伏洪法治长廊法治内容,多元化打造法治文化阵地及示范点。截至目前,该县建成县级法治广场、宪法步道、宪法小院、法治长廊4个,法治单位34个,村(社区)级法治小广场、法治长廊32个、法治文化阵地151个,法治企业3个,法治校园3个,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与普法志愿者队伍的全覆盖。

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新晃创作了普法山歌、非遗木雕、法治快板、法治剪纸等一批法治文艺作品。利用侗、苗尝新节、孝梅节、“六月六”等重大民族传统节日契机,侗乡群众喜爱山歌的民俗特点,每年在乡镇举办普法山歌比赛,让普法宣传工作更接地气、更具特色,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创新提质,激活全民普法“新动能”

近年来,新晃立足县域治理实际,聚焦群众法治需求,打破传统普法局限,不断创新提质,拓宽法治宣传途径,推动普法工作从“广覆盖”向“高质量”跨越,提升全民法治意识。

搭建“法治大讲堂”。定期邀请法律专家、学者举办“法治大讲堂”,面向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农村群众等不同群体,开展专题法律讲座,内容涵盖宪法、民法典、行政法、劳动法等多个领域。

(法治大讲堂)

编印乡土普法教材。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普法教材,用侗汉双语、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法律法规、政策解读、典型案例等内容融入其中,以贴近群众生活、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使普法教材成为群众身边的“法律小百科”。

(侗汉双语普法宣传)

构建智能普法平台。充分运用网络传播矩阵,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法治宣传;在“小城故事”公众号开设以案释法普法专栏,突出“一月一主题”,每周一更新的方式开展以案释法;利用“村村响”广播、公众号、电视新媒体等传播手段,不断扩大普法覆盖面和影响力。

建立常态化考法机制。近五年来,举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法及任前法律知识考试10场次,执法资格考试6场,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开展联合下访活动。建立开展“五长联席”会商制度(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司法局长、信访局长),开展“四长”(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司法局长)联合下访活动,围绕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土地承包等问题,进行法律宣讲、纠纷调解和案件审判,将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靶向发力,谱写精准普法“进阶曲”

精准普法是提升全民法治素养的关键路径。近年来,新晃聚焦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法治需求开展普法宣传,让法律知识精准触达群众、融入生活。

该县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通过会前学法、专题讲座、法律知识培训、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形成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发挥“头雁效应”。

同时,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配齐配强由法官、检察官、民警、司法所长等担任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100%,开展“法治进校园”“开学第一课”“模拟法庭”等活动300余场次,覆盖师生3万余人次。通过互动体验、情景模拟等普法方式,向青少年普及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扣好“法治第一粒扣子”。

(普法宣传进校园)

新晃结合“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单位、进学校、进军营”等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在全社会培育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新风尚”。

同频共振,开辟“普法+治理”新路径

法治是基层治理的基石,普法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新晃创新探索“普法+治理”深度融合新路径,将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融入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各领域,激活善治新动能。

固本强基,激活基层治理体系“神经末梢”。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为抓手,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全县已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4个。在全县已培养460多名“法律明白人”的基础上,着重扩面提质增效。通过系统培训,到2026年年底,确保全县“法律明白人”总数达到755人以上,实现每个行政村(社区)至少有5名“法律明白人”。

(培训“法律明白人”)

平安建设,筑牢青少年法治“防护盾”。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开展涉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依法打击侵害师生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法治“防护盾”。

助企扬帆,擦亮法治化营商“金招牌”。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编印了《民法典》《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问题防控指南》,到企业、到厂矿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体检等活动,累计“法律进企业”300余次;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组织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10余场次,培训企业管理人员300余人次,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增强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意识。

下一步,新晃将继续深化普法工作实践,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拓展服务领域、提升工作实效,让法治信仰扎根民心,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续写法治新篇。

来源:掌上怀化

作者:胡俊

编辑:邬璐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