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八五”普法工作巡礼⑤
麻阳:“三位一体” 提升普法工作实效

(“普法+非遗”宣传)
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麻阳苗族自治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紧扣“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目标,创新构建“机制+载体+服务”的“三位一体”普法模式,有效提升了普法教育的实效性和覆盖面,交出了一份彰显地域特色、惠及民生福祉的法治答卷。
机制创新,完善普法责任体系
麻阳将普法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建设总体规划,建立由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牵头的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年度普法任务分工,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并实施“一把手”述法评议制度,确保普法工作高位推动、责任到人。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普法工作汇报,形成“党委牵头、政府落实、人大监督”的联动格局,进一步强化了组织保障与政策支持。
部门联动显实效。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动各职能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专项普法活动,将普法融入日常监管与服务,形成了多部门协同、多领域覆盖的普法合力。
考核督导促落实。将普法工作纳入法治督察范畴,同时将法治督察与县委巡察工作有效融合,建立法治督察与县委巡察协作机制,真正将普法宣传的“软任务”转化为“硬指标”。
载体创新,打造苗乡特色普法品牌
麻阳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创新普法载体,积极探索“普法+”新模式,着力增强法治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普法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
近年来,麻阳充分挖掘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推动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更多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用“民俗+普法”等普法品牌引领法治宣传教育新风尚,让法治宣传更贴近各民族群众生活。
在传统龙舟赛、“四月八”等苗寨民俗节庆活动中融入法治知识讲解,增强了普法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有效提升了少数民族群众的法治认同感。普法小分队还结合苗乡传统习俗,通过“院落夜会”深入苗寨,在老井旁、榆树下、火盆边上为农户上普法课,确保法治知识深入人心。
法治副校长在念完每一道题目后,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举起手来踊跃答题,而老师则为抢答正确的同学送去小礼品,整个互动环节气氛融洽热烈……这是麻阳中小学校开展的“趣味普法+知识竞答”活动现场。
该县持续加强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创新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普法课堂,以生动的普法形式、走心的宣传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法治“保护伞”。

(青少年法治宣传)
“指尖普法”全覆盖。该县充分利用“微麻阳”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渠道,推送普法内容,制作县城市形象IP“橙龙”说法等特色新媒体产品,实现了普法宣传的广泛覆盖和精准触达。同时,通过设立线上法律咨询窗口、开展“法治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增强了群众参与度,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的普法新格局。
服务创新,法治赋能基层治理
麻阳将法治建设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普法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全力构建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新格局。
为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麻阳着力打造“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累计培育村(社区)“法律明白人”600余名,建立“1+1+N”帮带机制(1名律师指导1名法律明白人服务N户群众),成功化解基层矛盾纠纷3000余起。通过定期组织法律知识更新培训、开展“法律明白人”经验分享推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基层法治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与服务能力。

(普法宣传)
法治护航特色产业。针对冰糖橙、黄桃、猕猴桃等县域支柱产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专题培训,为企业提供“法治体检”服务,助力产业健康发展和市场规范运行。在冰糖橙产销旺季,组织法律专家深入种植基地与电商企业,讲解合同规范、商标保护等法律知识,有效防范了经营风险,增强了产业发展的法治保障。
“苗家法治驿站”建设是麻阳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力举措。该县依托驿站持续开展普法宣传,将法治文化与民族文化、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不断将法治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如今,县行政中心宪法主题公园成为市民学法的“打卡地”和引领全县法治文化建设的新地标。建成的石羊哨乡新溪村民族民间法文化博物馆系国内首座专题展示民族民间法文化的博物馆。
来源:掌上怀化
作者:王仕友
编辑:邬璐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