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民普法40周年,也是“八五”普法规划的收官之年。
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法治宣传教育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施行。
作为一部基础性法律,法治宣传教育法总结全民普法40年实践经验,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对于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法治宣传教育法。摄影/冯添
立法总结实践经验、回应现实,
适逢其时、意义深远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自1985年起,国家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先后出台了8个普法规划,通过了8个普法决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14亿多人口的大国持续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人民,这是人类法治史上的一大创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优势。
谈及这部法律的立法背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司法部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法治宣传教育全面创新发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宣传深入开展,“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广泛实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蓬勃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全民法治素养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
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法治思想首次写入法律,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首要任务,这有助于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进一步巩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基础。
同时,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也是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社会基础的迫切要求。通过国家立法,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传播法律知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让法治成为全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此外,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还是总结全民普法40年实践经验、加强和改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普法工作,对于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出台,是总结实践经验、回应现实需要的关键之举,必将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牢坚实的法治根基。
2024年7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人民大会堂开展志愿讲解活动,向参观群众讲解宪法故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图为参观群众在人民大会堂听宪法讲解、翻看宪法单行本。摄影/丁显阳
构建全民普法的“四梁八柱”,
让法治信仰在人民心中落地生根
作为40年普法工作的制度性成果,法治宣传教育法立足全局、着眼长远。
法律共7章,包括总则、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共计65条。
回看法治宣传教育法的制定过程,从立法目的到基本原则,从工作机制到重点群体,从保障监督到法律责任等,每一条款都凝结着实践智慧,每一章节都体现着时代关切。
202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法治宣传教育法列入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同年4月,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启动法律起草工作,成立了由该委和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司法部等9部门组成的立法工作专班,蹄疾步稳、有序推进立法进程,法治宣传教育法草案于同年12月21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一审、二审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两次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平台听取群众建议,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声音……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这部法律凝聚了40年普法的智慧,回应了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彰显了党和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
值得关注的是,法律强调法治宣传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规定:国家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体系。
本次立法还把“关键少数”和“未来多数”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分专章予以规定。
其中,“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宣传教育”一章,围绕领导干部这一行使国家公权力的“关键少数”设置诸多条款,强调,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录用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将有关法律知识纳入录用考试内容;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列入年度述职内容等,督促国家工作人员树立依法履职的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我国目前在校生超2.9亿人,学校50多万所,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群体和重点阵地。“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一章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加强协同配合,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司法机关、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对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承担的职责任务。这些规定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引导青少年在思考和实践中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涵养成法治精神。
普法工作既要“走心”,也要“走新”。法律要求有关部门、单位、新闻媒体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等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和方法,根据不同地区、行业、群体的法治需求精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并规定了支持法治宣传教育有效开展的保障与监督措施。
“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
“国家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结合法律法规的公布施行,组织开展群众性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法律法规制定机关应当加强立法全过程宣传解读,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发布信息、介绍情况、回应关切”;
“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强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网络用户的法治宣传教育”;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和司法部负责人表示,国家机关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精神,实行普法责任制。明确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群团组织、事业单位都有结合各自职责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义务,并鼓励支持企业、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开展和参与法治宣传教育。
法律进一步完善了大普法工作格局下的主体责任,在确立国家机关普法责任的基础上,鼓励支持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构建了政社合作、共建共享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增强针对性、实效性,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实。
河南漯河源汇区司法局工作人员在课堂上操作普法机器人和孩子们互动学法。来源:视觉中国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法律实施,
确保规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的权威离不开执行。法治宣传教育法要真正落地见效,必须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贯彻落实。
“这些年来,我们在普法工作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形式上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的审议中,如何提高法律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是许多委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司法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法治宣传教育法是全民普法工作的基础性法律,为确保这部法律的有效实施,司法部将会同有关方面共同做好以下工作:
加大学习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对立法目的、重要意义、核心内容等进行全方位宣传解读,为法律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推动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推进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进一步细化落实法治宣传教育规定内容。
科学谋划“九五”普法规划。结合“十五五”时期法治建设目标任务,明确未来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重点内容、主要措施和保障机制等。
深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以法律实施为契机,统筹推进各类群体法治素养提升,通过制度保障与实践引导相结合,将法律要求转化为全民法治行为习惯。
加强工作落实。指导推动督促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法治宣传教育法,统筹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确保法律规定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025年8月13日,甘肃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夏日塔拉草原,为牧民群众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来源:视觉中国
40年普法实践深刻启示我们: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2026年,“九五”普法即将开启。当法律为全民普法立规矩、划底线、强保障,当机关、企业、公民皆为普法的参与者与践行者,我们终将形成“人人讲法治、事事守规则”的社会风尚。这既是法治宣传教育法的使命,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编辑:邬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