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株洲市石峰区司法局龙华:三十五年坚守 从戎装到司法行政的法治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奥男 实习生 王宇轩 编辑:邬璐明 2025-08-01 09:18:34
时刻新闻
—分享—

IMG_5519.PNG

工作中的龙华。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奥男 实习生 王宇轩 长沙报道

从云南武警某部队一线,到株洲基层司法行政的矛盾调解现场,1969年出生的龙华,用35年的职业生涯诠释“忠诚”,写下了从戎装到便装始终不变的坚守。18年军旅生涯中,三次警校培训让他筑牢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专业根基,1994年更因英勇表现荣立三等功。

2008年,龙华转业地方,一头扎进完全陌生的基层司法行政领域。他放下过往荣誉,虚心向资深司法干部求教,把部队里敢打硬仗、善啃硬骨头的攻坚劲头,巧妙融入矛盾调解工作中。

IMG_5518.PNG

龙华在报亭社区对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

戎装换便装:本色不改的基层法治先锋

在实践中,他摸索总结出“7种调解技巧”等实用方法,还多次为石峰区近400名调解员授课,培养出不少基层调解骨干。

他常跟大家说:“调解跟部队攻坚一个理,得有章法、有韧劲才能拿下。”这种把军事素养与法律专业功底结合的特点,让他在化解复杂矛盾时,总能拿出独到办法,展现出不一样的优势。他从街道综治办主任到清水塘司法所所长,岗位在变,但军人的坚毅与担当从未褪色。

他始终以“为民解忧、为民帮困”为宗旨,在司法行政一线深耕细作。“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100名优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株洲政法英模”等一项项荣誉背后,是他对初心的坚守,株洲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等媒体的报道,以及辖区居民口中“百姓身边的和事佬”的亲切称呼,更印证了他在群众心中的分量。

IMG_5517.PNG

龙华助力村民宅基地纠纷调解成功。

工作显担当:让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2022年,“龙华调解工作室”正式组建,“家门口的法律服务、家门口的矛盾化解”成为他扎根基层的新坐标。在这里,他带领团队将“法律惠民、公正司法”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政法干部“零距离”服务群众的形象深入人心。

2024年夏,57岁的工人赵某在工地施工时不幸离世,承包方与发包方各执一词,推卸责任。死者家属于是聚集到施工现场,矛盾一触即发。

危急时刻,龙华带着专家团队第一时间赶到。24小时里,他们马不停蹄地完成现场勘查,逐条对照《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进行细致分析,很快厘清了责任:违规操作的彭某需担20%责任,安全管理不到位的承包方占50%,监管缺位的发包方占30%。

他采用“一事一首席”的专业调解模式,一边严肃告知各方法律责任和可能面临的后果,一边从“死者为大”的人情常理出发,耐心劝说大家以妥善处理后事为重。最终,这场剑拔弩张的纠纷在事发当天就达成和解,不仅避免了冲突升级,更让人们看到了基层法治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高效与温度。

多年来,龙华主持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61件,其中重大纠纷122件,每一起案件都凝聚着他的专业与耐心。此外,他还为风险防控和信访积案提供61份专业法律意见书,用精准的法律判断筑牢基层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

IMG_5516.PNG

龙华调解工作室挂满了锦旗。

普法惠民路:让法治之光照亮寻常巷陌

“法治的根基在基层,更在群众心里。”这是龙华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株洲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他依托“龙华调解工作室”和“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把普法惠民当成毕生事业。

截至目前,他义务开展普法讲座219场,内容涵盖防范电信诈骗、土地流转、婚姻家庭等民生热点;免费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1568件次,代写遗嘱、诉讼文书等法律文书132件次。在清水塘街道的小广场上,在社区的活动室里,总能看到他用通俗语言解读法律条文的身影。

“写借条可得把还款日和利息标明白喽!”清水塘街道的小广场上,龙华总爱用这样接地气的话拉开普法课的序幕。仅2024年,他就组织了9场普法讲座,为巡特警、调解员和居民们上课,听众近3000人。

给沈家湾社区的孩子们讲法时,他专挑“过马路安全”“暑假游泳防溺水”“小心用电用火”这些日常安全话题,把法条融进一个个小故事里,让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真遇到事还能用上。

在“法学会基层服务工作站”,他更像个“坐堂医生”——每年接下120多件法律咨询,免费代写法律文书,大伙儿都把工作站称为“家门口的法律诊所”。有一次,一位老人遭遇金融诈骗,急得没了主意,龙华耐心地帮他收集证据,教他怎么依法把钱追回来。老人攥着他的手,眼眶红红的:“您让我实实在在摸到了法律的暖乎劲儿。”

岁月流转,初心如磐。从橄榄绿到司法蓝,变的是制服颜色,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赤诚。35年间,龙华用脚步丈量基层法治的每一寸土地,用专业化解千家愁、温暖万人心。如今,“龙华调解工作室”的牌子愈发鲜亮,他播撒的法治种子已在社区院落抽枝展叶。而他依然带着军人的执着与法律人的严谨,继续在矛盾化解的第一线、普法宣传的最前沿耕耘——因为他始终坚信,守护好群众身边的公平正义,就是对“忠诚”二字最生动的诠释,也是基层法治工作者最美的模样。

来源:红网

作者:陈奥男 实习生 王宇轩

编辑:邬璐明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646942/83/1517183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