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将锦旗送到参加搜救的民兵手上。
红网时刻新闻8月30日讯(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曹裴媛 何玉彬)“要不是他们出手相救,我爸爸很可能就没了。”8月29日,资兴市三都镇鹿东村村民袁远征、袁远辉兄弟俩将一面写着“热心相助寻长者 真情义举暖万家”的锦旗专程送到资兴市民兵应急连民兵袁学成、欧阳文、陈春丰的手中,言语中满是感谢。
使用无人机寻找走失老人。
8月28日15时,资兴市退伍军人袁学成接到回龙山瑶族乡回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斌的求助,称有一名老人走失在附近区域已有多天,家人多番寻找并无结果。随即,袁学成和欧阳文、陈春丰带着无人机设备赶赴现场。抵达后,他们马上利用无人机进行高空侦察,利用红外热成像功能捕捉人体的热信号来搜寻老人。
由于当天下过雨,且地形复杂,河水潺潺、灌木丛生,给救援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袁学成紧盯着屏幕,按网格分区扫描,一刻也不敢松懈。“找到了,找到了,在河里有一个人,离我们直线距离256米。”袁学成的一声呼喊,让在场人员精神一振。经过两轮空中搜索,50分钟锁定了老人位置,此时的老人浑身颤抖,在小河里艰难地爬行。随后,袁学成打开探照灯,一边通过无人机喊话,一边指引搜救人员寻找老人。
欧阳文、陈春丰等人则根据无人机提供的位置寻找老人,并在确定老人无生命危险后,轮流将老人从满是荆棘的树林中背出来。近2个小时的搜救里,袁学成在夜色中为搜救人员充当空中向导,指引方向,寻找出路。
民兵使用无人机探照灯为背负老人的搜救人员照明。
紧急转移走失老人。
医护人员为刚刚脱险的老人检查身体。
22时40分,老人成功获救,因为浑身湿透,袁学成将自己的迷彩服披在了老人身上。随后,老人被送往医院,经过医生诊断治疗,目前,老人身体各项体征状况良好,正在接受进一步治疗。
据了解,老人叫袁亚雄今年67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平时和老伴二人居住在三都镇鹿东村,两个儿子则在外地务工。8月24日,袁亚雄像往常一样独自在村子附近散步,没想到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电话也处于关机状态。5天时间里,当地公安、相关乡镇(街道)、村组和爱心人士共同联动,持续追踪老人走失路线。
回想起这几天的经历袁远征、袁远辉兄弟俩至今都心有余悸:“我父亲失联超过100小时,没有吃东西,又连续几天下了雨,在河里险些被水冲走,要不是这些好心人,后果不堪设想。”
事后,老人家属多次想要支付报酬感谢袁学成等人的帮助,但都被其拒绝。老人家属从遗留的衣服了解到袁学成3人都是资兴市民兵应急连民兵骨干,无人机搜索也是在民兵训练中练就的专业技术。于是便有了开头那感人的一幕。
袁学成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资兴市民兵应急连三班班长,多次在危急关头主动请缨,参与各项抢险救灾任务。袁学成说:“我们民兵的训练非常多样化、科技化和专业化,没想到学到的东西这么快派上了用场,这也坚定了自己要更加钻研业务知识,能够更好地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更好地去为人民服务。”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曹裴媛 何玉彬
编辑:韩洋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