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兴诚 通讯员 莫流洁 谈菲悦 尹湘莹 岳阳报道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今年来,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把开展普法教育工作作为“八五”普法的一项重要任务,以“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抓手,聚焦中心城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重点地域,以“民法典”主题宣传月、“送法下乡”、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周、“宪法宣传周”等系列法治宣传活动为契机,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主线,创新法治宣传模式,把普法触角延伸至学校、社区、田间地头,让宪法精神活起来、落下来,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
反诈短片《“滕子京”骗了我》在岳阳市“法治宣传教育微视频竞赛”中荣获特等奖;《以案释法:商品侵权》荣获岳阳市法治宣传教育微视频竞赛“三等奖”;2024年6月,岳阳楼区司法局获评“全省‘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岳阳楼区“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中心开放日”活动。
“普法直通车”驶进校园
“人多的时候,遇到性侵害,要懂得及时勇敢坚定地拒绝和阻止,还要学会寻求帮助,及时离开危险环境,生命是第一重要的……”台上,教育专家绘声绘色地讲着自卫小技巧,台下岳阳市第十八中学的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会堂内不时传来阵阵掌声。
市第十八中学普法讲座现场。
近日,望岳路司法所在市十八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利剑护蕾”综合安全防范教育宣传活动,特邀教育专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及受到侵害时应如何保护自己。
“老师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学生说道,“她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也让我们感受到法律的力量。”活动中,法治主题宣传板、普法资料和普法小礼品,吸引了超过900名同学参与,现场气氛热烈。
东方红小学开展“利剑护蕾”系列普法宣传活动现场。
广泛开展普法,是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一环。今年以来,岳阳楼区司法局积极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普法工作责任,组织开展法治副校长宣讲工作,在全区各大中小学校开展法治讲堂7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本,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普法咨询台摆到家门口
生动的图画搭配简洁的文字,给晦涩复杂的法律知识“减负降重”。9月末,岳阳楼区木里港管理处进行了一场以“普法宣传零距离,法律知识入人心”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热情地向来往群众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读本、防诈骗指南、消费者权益保护手册等,并耐心细致地为他们讲解法律知识。现场还组织了专业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免费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木里港管理处普法宣传活动现场。
“律师,我想问问我的这个借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现场一名市民手拿一张泛黄的借条,眉头紧锁地向律师询问。律师接过借条,耐心地为她解释借条的法律效力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岳阳楼区将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知识讲解相结合,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增强普法教育的吸引力。
近年来,岳阳楼区大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设置法律咨询台,发放法律书籍宣传手册,传播基本法律知识。针对农民居住分散、人员不易集中的地区及部分重点人员,该区开展送法入户活动,为居民提供一对一的法律服务。据统计,今年已组织开展大学生“送法下乡”活动10场次,共发放宣传资料7000多份,法治产品1600多件,接受群众咨询520余人次,受益群众7000余人。
法律知识送进主题公园
王家河畔,绿草茵茵,河水澹澹。沿着休闲步道,一些市民驻足法治宣传栏、宪法雕塑前,悉心阅读着上面的文字。
秉着让群众“在游览中学法、在静坐中悟法”的理念,年初,岳阳楼区首个法治文化公园——王家河公园向市民开放,该公园将法律知识元素与园林艺术有机融合,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强化法治理念,做到游园与学法两不误。
“警民携手,共筑和谐社区”宣传活动现场。
“平常经常来这边跑步,感觉改造之后环境更好了,跑累了看看法律知识也很有意思。”居民吴女士说。
法治文化公园是岳阳楼区开展“生态+法治宣传”的创新实践。此外,岳阳楼区司法局还运用新媒体作为普法载体,制作的反诈短片《“滕子京”骗了我》,在岳阳市“法治宣传教育微视频竞赛”中荣获特等奖。“诈骗手段日益新,你我务必要当心。下载反诈App,紧守口袋金和银。”视频中,朗朗上口的反诈宣传语从“滕子京”的口中缓缓说出,巧妙地把普法宣传与新媒体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宣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群众的依法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全民学法用法的自觉性。
岳阳楼区司法局工作人员深入沿街商铺分发普法宣传资料。
法治的春风扑面而来,普法的春雨润物无声。接下来,岳阳楼区将立足司法行政职能,不断增强基层普法力度,真正让法律知识走进群众心里,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为推动基层法治建设、维护辖区社会安全和谐稳定营造浓厚的氛围。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诚 莫流洁 谈菲悦 尹湘莹
编辑:张俊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