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南省食安办、省卫健委、湖南师大生命科学院、省疾控中心联合发布了《湖南常见毒蘑菇中毒防治手册(第三版)》和《湖南省剧毒蘑菇中毒诊断技术指南(第二版》。
红网时刻记者 刘璇 长沙报道
近来气温一天比一天高,雨水也逐渐增多,湖南境内的野生蘑菇正在疯狂地生长。误采误食毒蘑菇进入到6—9月的高发季节。
近年来,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在全省各市州都有发生,主要集中在乡镇村组、农村家庭。因为受区域特点、民俗民风、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有人对有毒野生蘑菇的认知度较差。在湖南,农村家庭误采、误食野生蘑菇导致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令人揪心。
不过,近年来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高发势头有所遏制。从统计数据来看,湖南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已连续3年递减,农村居民毒蘑菇防控知识知晓率达64.4%,社会餐饮单位、农村集体聚餐、集体食堂等公共聚餐场所没有发生群体性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尽管如此,相关部门仍然不敢有丝毫松懈和麻痹。今年以来,湖南省食安办提前部署,精准找短板,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遏制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多发频发的势头。
误采误食毒蘑菇进入到6—9月的高发季节。
餐桌上的佳品 有可能是致命“杀手”
蘑菇是人们餐桌上的佳品,山林中、大树下采摘的野生菌,被认为很新鲜,但其中隐藏了许多致命“杀手”。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门从事毒蘑菇研究的教授陈作红表示,蘑菇形态千差万别,对于非专业人士,无法从外观、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没有一个简单的标准能够将有毒蘑菇和食用蘑菇区分开来。因此,对于老百姓来说,除非某些经常采食的野生菌种类,例如,松乳菇,又称枞菌或寒菌,可以采食外,对于其他的种类建议不要采食。
所以,如果君不识“菌”,就不要采食,否则吃了被“放倒”的可能性很大。
高分答卷背后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年来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中,长沙宁乡市去年野生蘑菇中毒人数同比下降了38.3%,这样的防控成效得到了国家卫建委和省市食安办的充分肯定,也作为“野生蘑菇中毒防控”样本在全省甚至全国推广。
宁乡境内多山地丘陵,野生蘑菇种类较多,居民素有采食习惯。这时候,宣传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成为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的关键环节。
宁乡市正是以此为突破口,多措并举抓知识普及,全面提升群众防控的思想自觉。省民调显示,2019年宁乡市野生蘑菇中毒防控知识知晓率达90%,居全省区县第一。
工作人员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走村入户张贴宣传画册,画册内容形象生动,以卡通故事,一一列举误食野生蘑菇的严重危害。在重要场所,更是不放过安装“勿采勿食野生蘑菇”警示标牌的机会。他们还统一制作了预警信息和音频,通过“两微一端”和乡镇宣传车、村村响广播进行轮番播放。而村里的“屋场夜话”也成了宣讲预防野生蘑菇中毒知识的学习场,在宣讲国家政策的同时,着力宣传食品安全和野生蘑菇中毒防控知识。
在日常监管方面,实行常态化精准化网格化监管,织密扎牢防控闭环网络,实行“三聚焦”。
聚焦前端常态化检查,加大农贸市场、农村集市、流动摊贩、旅游景区等野生蘑菇常见交易场所的检查力度。去年以来,宁乡市共销毁有毒和不能识别的野生蘑菇120多斤,切实从源头上防控有毒野生蘑菇流入市场。聚焦中端精准化防控,开展入校、入院、入工地、入农村专项防控行动,明文禁止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养老院、建筑工地食堂和农村集体聚餐过程中加工使用野生蘑菇。聚焦末端网格化监管,依托全市278名食品安全协管员、4100名村组信息员,对食品安全实施网格管理,将监管范围延伸到了每一个村民小组,切实增强末端防控。
除此之外,野生蘑菇中毒风险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也牢牢守住。
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宁乡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去到当地进行野生蘑菇中毒救治处置现场教学,培训基层医生 1000 余名。创新建立 “1+5+N”急救网络(1个急救指挥中心、5个分站、N个急救网点),着力打造“城乡1030”急救圈(城区10 分钟、乡镇 30 分钟救护车到达),确保第一时间救治。
紧紧抓住宣传教育这个“牛鼻子”
今年以来,省食安办要求各地紧紧抓住宣传教育这个“牛鼻子”,从群众的亲身体验出发,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便于群众接受的方式,开展“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让防控知识走心入脑,切实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各地强化“部门联动、区域负责、任务分片、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把责任落实到位,确保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不留死角,在进入中毒高发季节的时候把一切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
各级食安办牵头抓总,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加强了对食品和食用农(林)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日常监管,一直在教育督促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不得加工、经营有毒野生蘑菇,集体聚餐单位、农贸市场、景区市场、农村集市等,是监管人员重点“盯梢”的场所。
同时加大了严厉打击违法销售和加工野生蘑菇的行为,严防有毒野生蘑菇流入餐桌。教育、民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文化和旅游等部门,严格督促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交通运输场所和A级旅游景区餐饮服务单位加强日常管理,严禁非法采购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乡镇(街道)组织开展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的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对群众自办宴席集体聚餐活动的监督检查,加强对乡村厨师的教育培训,防范误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发生。
各地结合实际,逐渐建立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应急防控演练,发布风险预警信息,开展野生蘑菇中毒事故调查,不断提高野生蘑菇中毒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各有关部门也加强了野生蘑菇中毒信息互通,确保中毒事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溯源。
当前正值野生蘑菇生长旺盛期,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刻不容缓。各相关部门和学者一直在加强对本地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同时推进农村食物中毒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项目的组织实施,建立完善常态化的宣传预防、应急救治、防控保障等机制。防控在路上,从未有松懈,为的就是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健康湖南”建设贡献力量与智慧。
来源:红网
作者:刘璇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