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湘鄂边区,人民调解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侍弄这道风景线的主角,就是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长”、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评为“湖南好人”的龙山县司法局华塘司法所所长尚桂林。
“有矛盾,找尚所”,这成了边区百姓的一句“口头禅”。若有人问为什么?他们会毫不掩饰地告诉你,“我们信他,服他。”这里的乡干、村官,遇到棘手的民事纠纷,就是“刁民”闹事,他们有一种心态,“尚所来了,事情就好办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尚桂林任华塘司法所所长,屈指算来,已六年有余了。六年来,他不分白天黑夜,不分上班下班,不分节日假日,哪里有需要,他准是第一时间赶到。司法行政系统把化解矛盾纠纷叫做“排雷”,同事眼中,他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排雷先锋”。
尚桂林调解信条:一颗心为公,不怕群众不听;一碗水端平,不怕群众不服;一身力出尽,不怕事不成。他以他的信心、决心、意志、毅力率领全所人员,在民事调解一线冲锋陷阵。六年的概略统计,成功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00余起。且每一起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都有一本正规的《调解卷宗》记录在案。
这里的司法调解,推进了依法治县,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起了排忧解难、定纷止争的第一道防线。
(二)
猪年,7月,我们采访了他。
壮硕的身材,给人以能承千斤重担之感;忧郁深邃的眼神,透着对事业的执着;说话的语气,尤如娓娓道来;表达的语速,尤如他调解矛盾纠纷的效率,快。
尚桂林的司法人生,缘于大学生村官。其间,一宗工地纠纷案,让他声名鹊起。
两彭姓家为争一块一亩多的山林,闹得鸡犬不宁,且非一年、两年,而是多年。在弱肉强食的农村,强人弱人是两个不同的天地。村官、乡干、好心人都调解过,无效。
尚桂林,大学入党。村官职务:村党支部副书记。如此棘手的问题,调还是不调?调,能调好吗?一个学生村官,有这个能耐吗?其他村干和村民心里都还是个“?”号。
弄清纠纷矛盾的关键点,霸强的一方,外面到底有些什么很人,一块山林不可能两家都有林权证,说证件房屋被火烧时一并烧了,到底有多大可信度。经认真走访调查,缜密分析研究,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极具正义感的大学生村官,不畏强势,坚决否定了说权证被火烧了者。强硬的断给了持证的弱者,并宣告:“张××(县委书记)来我也这样断定,不服,可以上告”。
尚桂林敢碰硬,敢担当,在全县民间、官方流传开了。由此,2011年,他正式代理了另一个乡的司法员。
这就是尚桂林司法人生的前奏曲。
从这时起,直到县司法局华塘司法所所长,他的司法人生,一条通往和谐曲折之路,一走就是10年。面对弯路,他不曾焦躁气馁;面对崎岖,他不曾害怕后退;面对诱惑,他不曾偏离初衷;而对未来,他永远充满信心。
(三)
湖南龙山县,湖北来凤县,两县县域城址,在中国版图上是最近的,被国家确定为:武陵山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华塘社区正处于两县融城对接,共建国家经济协作示范区的中心点。近年来,该社区大开发、大发展。伴之各种矛盾纠纷的剧增,作为司法所长,肩上的责任重担是沉甸甸的。
在尚桂林的办公室,存放着一把磨得亮晃晃足三尺长的杀猪刀。此刀是华塘街道办事处皇仓社区农民龙某用来杀其弟和弟妻的。这是一起家庭财产纠纷事件,龙氏兄弟为母亲过世人情钱和土地征收款分配产生了矛盾。弟有家室,兄独处,兄不服动了杀弟念头,在摩托车后座上捆着那光亮的杀猪刀,几次窜至弟家。
尚桂林听到村干的反映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及时调解,一起民转刑的案件就将发生。他立马赶到龙某家,喻之以理,要龙某交出杀猪刀,答应一定调解使双方满意。刀没收了,他心里稍稍放下了点心。
调解的过程是异常艰辛的。
白天,农民出工劳作,晚上在家,乘着月色,尚桂林一次次扣响了龙某的家门,拉家常,讲法律,动之以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第六次上门时,龙某心化了。把刀交给了尚桂林,并同意听其调解。2019年7月2日,龙氏兄弟,从父亲过世到母亲过世,长达5年多的家庭财产纠纷告罄。双方在《人民调解协议书》上,按下了两颗红红的手印。当龙氏两兄弟在协议书上按下手印的那一刻,一种快意蔓上尚桂林的心扉。
华塘司法所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面锦旗,锦旗的右边写着:赠送华塘司法所:中间竖写着“十年纷争一朝清,人民调解心贴心”。左边落款:官渡社区唐守齐,时间:二零一七年八月八日。
这是一件人民法院退回的案子,这也是一件当事人不要司法所调解的纠纷。
六年前,华塘街道官渡社区四组。唐守齐与杨青莲两家,为一块土地权属产生了矛盾,双方互不相让,唐家栽柑橘树,李家给扯了。李家栽种红薯苗,唐家给铲掉,互不示弱,双方大打出手,且非一次二次,各自搬兵,最后闹上了法庭。
县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13)龙民初字第50号,裁定驳回原告唐守齐的起诉,转由华塘街道办事处解决。
唐守齐坚信,找政府,有戏;司法调解,无望。并明示不要司法调解。
怎么办?调解,还是不调解?责任、担当、为民解忧,为政府分忧。
尚桂林牢记调解为民的宗旨,保持满腔的热情,慰藉弱者心灵,点燃无望者希望,他兼顾法律与感情,原则性与灵活性,事实与理解,政策与策略,公平与倾斜,对立与统一,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等多种关系,运用辩证法和生活的智慧,最终终于调解了这起长达六年之久的矛盾纠纷。2017年8月2日,唐守齐、杨青莲在《人民调解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名字。
唐守齐的多年问题,得到满意的结果,回想着起初不要司法调解,到接受司法调解,回忆起尚所心之拳拳、情之切切。心里既内疚又感动。于是就精心制作了那面锦旗。
有人说:有一种生活,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此次调解的“艰辛”、“快乐”、“纯粹”,都尽在那面锦旗的内涵中。
(四)
哭,字典如此定义:因痛苦悲哀或感情的激动而流泪,有时候还发出声音。
这样的哭,在尚桂林的一生中,不知有多少次。说来真丢人,一个堂堂的大男人,且还是身着警服的大男人,为什么那么肯哭。
这大概是情感使然吧。
大学校园生活,想着农村苦不堪言的母亲,哭过;工作了,母亲三病两痛。不能尽其孝,哭过;见农村里有的人家被灾难击倒,哭过。此外,还有同学、同事离别的哭,同情弱者的哭,别人哭时心有灵犀的哭......
这些都只是含泪、流泪、抽泣,非嚎啕。
今年的七月,尚桂林嚎啕了一次,一生中的一次,为母亲离世而放声狼嚎的哭。
母亲太苦,太不幸了。父亲下岗得早,靠做农活养活四个孩子的母亲,风里雨里,饱一餐,饿一餐。人间的苦有三分,她却吃了十分。儿女都盘出头了,她本该享福的时候,她却病了。工作繁忙的尚桂林,一心扑在工作上,交待兄妹的关照,也就未过细关心了。母亲的病怎么好长时间未见好转,后转院长沙,癌症晚期。尚桂林对母亲有无比的愧疚。从医院转回苗市老家,兄妹们日夜轮值守护,可他轮值不了。所里天天有事非他处理不可。兄妹虽不计较,可他有些无奈。
忠孝确难两全呀。
2019年7月14日母亲走了,按农村习俗安葬。尚桂林一直强忍着没哭。他不能哭,一哭则就乱套。葬礼仪式上有个“闭亮”环节,这一环节使人最难过。这标志着,与母亲作最后告别。从此以后,再也看不到母亲了,若要再见母亲,只能在梦里。
哭声四起,他强制着自己。他握着母亲一辈子辛苦的手,摸着母亲善良慈祥饱经沧桑的脸,作最后告别:母亲,人间多苦,世间多难,去则去吧,不必牵挂,看这人间,阴晴圆缺,悲欢离合,花开花落,不如驾鹤去那个极乐世界。
整个丧葬结束,送葬的人将都离去,他也不例外,他那苦命的母亲,一个人永远地留在了那荒茅野岭的墓堆里。他心里空荡荡,茫茫然,于是,再也不忍了,也实在忍不住了,于是,放声嚎啕:“母亲,我对不起你......”
哭是会神的,尤其是大哭。哭声分贝到最高时,头脑里会出现短暂的供氧不足,失去知觉,也就是懵死。
尚桂林,哭懵过去了。
“食言”,既违背诺言,失去信任。尚桂林的为人处世,从不食言。都是言必行,行必果。这一次,他食言了。
星期六的一天,尚桂林看到女儿在家做作业,心有愧疚,从未带她外出度个星期天,于是许诺“老爸明天带你外出过星期天”。女儿先是愣着,随即问:“真的?”。当女儿确信真的时,高兴得蹦老高。
第二天,早餐后的父女俩刚启程出门,尚桂林的手机响了:“尚所,修皇仓公园的那个老板,刚才到所里找你,说修保坎。座土压断脚的那位,经律师调解钱太多,他接受不了”。他知道当事人来所的严重性,有的调解若不及时,就会酿成大祸。
他告诉女儿,“爸不能陪你过星期天了”。女儿不解说:“爸,你说话不算话”。看着女儿无奈的眼神,他心里酸酸的。女儿的那句话,永远地留在他的心里。
(五)
普通的岗位,透露出不平凡的意义;平淡的工作,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尚桂林用他的真心、诚心、爱心、耐心,描绘了一幅人民调解工作的美丽画卷,让人民调解工作充满朝气与希望。
来源:龙山县委宣传部
作者:彭清安 向德刚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