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2016级女生陈婧琦,用100秒,在机场救助了一名突发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而她所掌握的专业急救知识,竟是来自于学校的一次期末考试。(9月15日《南国早报》)
据悉,今年上半年,作为杭师大钱江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大三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内容,专业课老师要求同学们制作一档新闻专题节目,陈婧琦把这次的期末考试选题确定为普及推广AED急救知识。没想到,在一次考试中学到的东西,让她在现实中真的救了一条人命。
突发心源性猝死的现象并非多件,可以说是小概率事件,但是这样的事件一旦发生到某位患者身上,对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而言,却是塌天大祸。
从这个角度说,让社会的每个角落都相应地多几位懂得急救的人员,就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实施急救需要一些专业知识,最好由专业人员亲自为之,但是专业人员毕竟数量极少,不可能随时分布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即便危险发生时,病患家属及时电话急救人员,急救人员赶来现场也需要一些时间,而这个时间往往是挽救病人生命最珍贵的“黄金时间”。
此时此刻,假若病人身边恰恰有一位会急救的非专业人士,那么也可以与死神作一番较量。而据专业人士称,学会急救常识并不多难,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只要培训几个小时就见成效。新闻中的女大学生仅仅为了应付一次考试而做了一个专题节目,就学会了关键时刻如何急救。
也因此,类似心源性猝死这种病症的急救知识,需要及时普及。如果感觉向社会大众普及有一定难度,可以首先面向学校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进行普及。之前,曾发生过中学生学会现场施救溺水者而成功救起落水儿童的事例,这些事例说明,一些急救知识,可以利用学校教育相对集中、容易操作的优越性,首先面向学生进行普及。
技多不压身。一旦学会急救知识,那么,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将会变成千千万万个懂急救知识的“人才”而分布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倘若面向每一届学生都能够普及急救知识,那么,则懂急救、会急救的人才会越来越多,相对应的,急症患者获取生存的概率就会越来越大。
文/曲征
来源:红网
作者:曲征
编辑:段宇翔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