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推广“二维码报警”须规避安全风险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张瑜 2019-08-21 21:22:19
时刻新闻
—分享—

“我的车胎没气了,我现在所在位置是杭甬高速B209k+780m......”报警人余某向绍兴高速交警指挥中心精确地说出了自己所处的位置。这要归功于一个小标签——报警辅助标识。报警人可通过拨打报警电话,或通过扫描标识上的二维码使用“一键报警”功能报警,上报位置。(8月21日 《钱江晚报》)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突发车祸,无法及时告知事故位置,既延误救援处置时机,又易引发后续次生事故。报警辅助标识能驱散“环境迷雾”,为车主和交警之间搭起精准沟通的桥梁,安全作用显而易见。然而,使用二维码报警不一定安全稳妥,推广报警辅助标识需突破安全瓶颈。

诚然,二维码的使用场景日渐宽泛,通过二维码增加报警功能并无不可。可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任何人都可以生成制作二维码,二维码已是不少犯罪分子的“诈骗法宝”。根据中国银联发布的《2018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扫描不明来源的二维码,是移动支付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发生实际损失的比例高达95%。大规模提供二维码必须考虑安全风险。

高速公路一般路段狭长,且沿线路况复杂,监控设施并非全线覆盖。倘若不法分子仿造报警辅助标识张贴于高速公路上,先不论犯罪分子是否会假冒报警电话,倘若他们用含恶意链接的“伪二维码”替换“真二维码”,车主在扫码报警的同时,恐怕也很难察觉。加之,高速公路沿路较长,警方想必也没有足够的警力和物力,沿路检查报警辅助标识的真实性。这就为不法分子借机牟利留下来足够的犯罪空间。

有人会说,报警辅助标识即是警方提供的二维码,犯罪分子“岂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必须得看到,网络犯罪背后的利润之大,可称“天文数字”。根据《2018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仅2018年一年猎网平台就收到有效诈骗举报21703例,举报者被骗总金额超过3.9亿元。高速公路上的对象都是“有车一族”,经济水平不差,易被有心人关注。事实上,对不法分子来说,在庞大利益面前,即便是“假冒警察”,都敢“一往无前”。

当然,留下扫码报警渠道并无不可,关键在于事先得增加其“不可伪造性”。例如,在报警辅助标识上留下防伪标识,约束印刷企业和单位,避免不法分子印制伪造的报警辅助标识;同步推广使用专业的扫码工具,或增设小程序码,增加扫码后的安全认证功能;对于伪造报警二维码的行为,加大监控、惩处和举报力度。无论如何,只有在基本功能上做到“百分之百安全”,才能让车主们“百分之百放心”。

归根结底,浙江高速交警推广报警辅助标识是好事,可我们仍需要辩证全面地审查起可用性。这既是为车主负责,也是为交通安全负责。

文/严奇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张瑜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2019/08/21/58259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