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公园整体效果图
长沙铜官窑国家遗址考古公园
长沙铜官窑遗址位于望城县丁字镇彩陶源村,遗址保存面积0.68平方公里,保护区内古龙窑遗址46处(其中谭家坡古龙窑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古龙窑)、挖泥洞19处,原作坊区、生活区、码头区、墓葬区、市场区、货场区均保存较完整。长沙铜官窑成为了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名片,是湖南省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两型社会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典范。
背景资料
长沙铜官窑兴起于公元8世纪中后期,至公元10世纪五代时期而衰,距今约有1000多年的历史。长沙铜官窑遗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丁字镇彩陶源村,是指在唐代出现在潭州(今长沙)石渚湖、铜官一带的瓷器作坊。
它是世界釉下多彩的发源地,打破了当时只有青瓷和白瓷的单一格局,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鼎盛时期,铜官窑瓷器遍布亚洲各地、远至非洲,出口29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水运,从湘江入长江,经扬州、宁波、广州口岸,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被称为“汉文化向外扩张的里程碑”。
1956年湖南省文管会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该遗址。1957年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冯先铭、李辉柄先生曾对长沙铜官窑遗址进行了调查,确认是唐至五代时期重要窑址,是一处不见文献记载的民办窑场。1964年开始先后6次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遗址分布总面积约0.68平方公里,框定了石渚湖的大致范围,确查了76处窑址,19处采泥洞,探明了墓葬区、生活区、码头区、货藏区的分布情况。
为有效保护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长沙铜官窑遗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纳入全国100个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2010年,长沙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获国家文物局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从2009年启动建设,目前,已投资2.8亿元对核心保护区及考古遗址公园进行一期建设,改造唐风民居104幢,加强了周边景观绿化建设,谭家坡龙窑遗迹馆、入园门楼、梦回大唐瓷版画长廊、觉华塔、宝塔广场、登山游道、石渚坪广场、彩唐桥等建设也已全面完成,公园相关配套设施正同步推进。
谭家坡古龙窑
在谭家坡遗迹馆,首次公开展示了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龙窑——谭家坡一号龙窑。正是在这里,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多彩瓷器。
谭家坡一号龙窑在1983年考古发掘中发现,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古龙窑,位于谭家坡大窑包的南坡。窑址正南北向,通长41米,宽度2.8米至3.5米不等。根据山坡的自然坡度而起伏,可分5段,最陡处23度,最平缓处9度。整个窑可分为窑头、窑床、窑尾三大部分。窑头有火门和火膛。2010年考古发掘揭露谭家坡1号龙窑考古发掘区域窑场制瓷有关遗迹取泥洞、淘洗池、储泥池、陶车坑、工棚、烘烤炉、釉缸、装窑台面等28处,出土可修复文物上万件。
谭家坡遗迹馆建筑以尊重历史、保护文物为设计理念,赋予乡土以情结,赋予文物以尊严,赋予历史以记忆,依托考古挖掘现场,结合地形,依山就势。该保护展示设施总建筑面积为2417.05平方米,总高度为8.55米,以38.77-44.1米大跨度钢结构为主体。
谭家坡遗迹馆陈列布展以龙窑及作坊遗迹为展示主体,重点展现长沙窑瓷器的生产过程。参观路线从谭家坡坡底右侧序厅进入,参观长沙窑窑区沙盘模型;然后左拐从下往上参观制瓷作坊区;接着进入音像播放厅,观赏考古工作者发掘长沙窑的影像资料;接着来到谭家坡龙窑窑门,依次了解长沙窑瓷器的烧造过程;最后观众将欣赏到一段3D动画,该动画以谭家坡龙窑现状为基础,一步步复原到唐代烧瓷的壮观场面,同时将前面参观的遗迹串联起来,动态演绎唐代长沙窑瓷器从制作到烧造的全过程,让观众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在遗迹馆外的梦回大唐大型瓷版画展同样令人惊叹。著名画家成五一创作了反映铜官窑盛况、制窑场景以及唐代民居景象的60幅国画,并以此为蓝本烧制成长达72米的瓷版画,以艺术的形式向人们展现铜官窑的风土人情和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