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怀念篇】追忆吴战保:他曾发光闪亮,却像流星一样划过

来源:红网 作者:叶琴 谢春明 编辑:段宇翔 2019-04-04 17:36:28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走家串户、广纳民意,让法律法规接地气、合民意;他们刚正不阿、公正公平,维护法律的尊严与威严;他们坚守高墙、对抗毒魔,拯救一个个迷失的灵魂;他们讲法规、说案例,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他们尊崇法律、服务百姓,无论走到哪里,因为有了他们,群众就能感受到法治的力量,感受到司法为民的温暖。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红网推出【新时代司法为民好榜样】系列故事,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的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叶琴 通讯员 谢春明 报道

他曾说,要在26岁生日那天带着女朋友回家见年迈的父母,但这一句承诺,却变成了白发人对黑发人永久的期待。他曾在牺牲前一天晚上,和战友为理想侃侃而谈,但这些憧憬,化成了休止符,与他的名字永伴。

2009年甲流肆虐期间,永州监狱为抗击甲流而实施监狱全封闭式管理执勤。2009年12月5日傍晚,主动请缨的吴战保因劳累过度引发心源性疾病,当晚牺牲在抗击甲流一线的值班岗位上。至今已快10年。

拳拳孝心的农家子

1995年,12岁的吴战保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中学东安四中。入学后不久的一天深夜,他偷跑回家。父亲很生气,责问他为何辜负家人的苦心。吴战保哭诉:“我舍不得爸妈,惦记着家里刚出生的小猪仔,又担心田里稻子没人收,总是静不下心来读书。”

一个12岁的孩子,深夜行走在离家20里的小路上只为看一眼家里那昏暗的灯光。朴实善良,从这里找到了原始的注脚。

上大学时,吴战保每年暑假都不顾路途遥远,赶回家里,帮年迈的父母干农活。周围邻居都开玩笑“大学生摸笔杆的手怎么能受得了田禾的扎割?”吴战保也只是笑笑,擦擦脸上的汗水继续干活。

2006年,战保顺利通过省直机关公务员招考考试。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在日记里写道:“马上要开始上班工作了,以后就不能再开口向家里要钱,而且还要为家里分担一些负担,让父母不再像以前那么劳累,是我作为家中独子的义务所在。”

刚参加工作时,他的工资只有900元,他却用心做了“分配”:伙食费支出150元,电话费50元,生活杂费200元,每月结余500元,一年给家里存6000元——这个80后的开销单和收支表,记录的是他一片拳拳孝心。

干起工作不要命的监狱警察

“干起工作来不要命。”是吴战保留给同事们共同的印象:“每一次值勤,他的工作时间都在15小时以上。特警队的工作任务重,临时性事情多,还要随时待命处置突发事件和临时性工作,加班加点是常事。”

在特警队两年时间,吴战保参加巡查1300余次,参加大规模清监查监行动100余次,超额完成工作任务,前后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

在服刑人员中,吴战保的公正严明是出了名的。如果有人胆敢触及原则、底线,他会不留情面。在监狱特警队工作两年多,他查处违规违纪服刑人员200多人次,没有一起因处理不公或不当而受到投诉。而在公正严明的背后,他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春风化雨般的柔情。

服刑人员吴某某一次无意中告诉吴战保他得了痔疮,第二天吴战保就给他带来了药。同乡的服刑人员李某曾数次以老乡情巴结他,他义正词严的告诉对方,要注意身份意识和纪律意识,但在李某遇到困难时,他又自掏腰包为他购买生活用品,联系家人,做好亲情帮教工作。在吴战保的追悼会上,监区数百名服刑人员眼中都泛着莹莹泪花,他们感怀这位监狱警察对他们的教育与帮助。

据不完全统计,吴战保每月对服刑人员的谈话教育都在30人次以上,先后转化顽固犯6名。他以真心关爱,唤醒一个个沉睡的灵魂,让无数服刑人员感到希望,感受到社会的帮助。

真诚热情的挚友

凡是和吴战保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爽朗、真诚、直率、热情所折服。

一年冬天,一位同事的妻子深夜给永州监狱的多位警察打电话,说她的丈夫深夜还没回家,想通过同事打听丈夫下落。接到电话后,很多同事都认为这位警察是在加班或是参加聚会,没有多加理会。吴战保在接到电话后,却立即从床上爬起来沿路寻找,最终找到这位同事并帮忙送回家。在吴战保的追悼会上,这位同事泪如雨下,他说,如果不是吴战保在沿路施工的土坑里找到他,自己生死难测了。

吴战保已离开亲友快10年。但说起他,大家总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完的思念。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吴战保用他短暂的26个春秋为我们烙下了一个关于价值追求、关于生命意义的感叹号。

岁月不居,英魂不息,愿他的事迹,能鼓舞更多的青年民警,守望着一方和谐稳定,用忠诚与热情谱写青春之歌。

来源:红网

作者:叶琴 谢春明

编辑:段宇翔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2019/04/06/530328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