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连涨十五年!养老金待遇调整需纳入社会保险法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陈磊 编辑:段宇翔 2019-03-18 10:22:47
时刻新闻
—分享—

  □ 法制网记者 陈磊

“我的养老金又要涨啦。”3月10日早上,在北京市昌平区一个居民小区里,今年73岁的陈天河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头发花白的他在谈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自国务院决定从2005年开始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以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至今已经连涨15年。

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对于广大城镇退休人员来说,基本养老金连涨15年当然是好事,毕竟养老金待遇调整是退休人员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在此基础上,需要将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纳入社会保险法或相关法规中,以确保待遇调整法定化,稳定退休人员预期。

基本养老金再上涨

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陈天河原籍河南省南阳市,如今住在儿子家,帮着带孙女。

17岁那年,部队到陈天河所在的公社招兵,他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军人。几年之后,陈天河复员回家,刚好赶上一家国营煤矿到当地招工。

当时,在陈天河看来,如果能够成为国营企业的工人,就意味着有了“铁饭碗”,不但每月有工资,生老病死都由国家管。

陈天河报名后,很快就通过招录,成为这家国营煤矿的一名职工,端起了“铁饭碗”,户籍也迁到了煤矿所在的城市。

1992年,煤矿在当地为职工办理社会养老保险手续,陈天河是其中之一。陈天河得知,他参加养老保险之后,退休时不再由煤矿发养老金,而是由社保机构发养老金,这叫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2001年,陈天河退休,当时每月养老金1500多元。

2012年,他的孙女出生,夫妻俩从老家赶到儿子家,帮忙带孙女。

一转眼,他们已经在北京住了7年。他目前每月的养老金是3300多元,“去年国家涨了一次养老金,我每月涨了160多元”。

今年两会之前,对于今年是否还会涨养老金,陈天河的心里并没有底儿,毕竟国家已经连着涨14年了。在接送孙女上学放学时,他也经常听到老人们热烈地讨论此事。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其中包括“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陈天河告诉记者,当天看到消息后,“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当日晚间,新华社受权发布了《关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其中透露了今年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安排。即从2019年1月1日起,按平均约5%的幅度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对于包括陈天河在内的企业退休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2005年我国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以来,养老金实现15年连涨。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去年的涨幅标准,自己每个月大约涨180多元,每月养老金将超过3500元。

实际上,今年再次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有征兆。早在今年1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说,2018年,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近5万亿元,规模还是可观的,具备较强的支撑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程杰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对于近亿名退休人员来说,基本养老金水平连续15年上调当然是好事,毕竟养老金待遇调整是退休人员共享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鲁全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连续15年上调基本养老金,对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年人需求层次升级

完善养老金调整机制

陈天河记得,自己刚退休时,家庭负担还是挺重的:妻子没有工作,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没几年,小儿子刚大学毕业。

“供两个孩子读书,家里也就没什么积蓄了。”陈天河说,有限的养老金除了用于家庭开支之外,还要补贴两个孩子。

好在几年以后,我国开始连续上调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

2005年1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要求上调基本养老金。

具体要求是,根据职工工资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国务院适时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幅度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地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的一定比例。“各地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调整方案,报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审批后实施”。

2006年6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从2005年起,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陈天河的养老金开始上涨,从2005年的1500多元上调到2007年的2000多元。从那时开始,他每年都在盼望养老金上调。

2007年7月底,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认为,尽管国家连续多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但目前这部分人员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

为进一步缓解收入差距的矛盾,国务院决定自2008年至2010年连续3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幅度高于前3年的水平。

2010年以来,国务院每年都决定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陈天河眼看着自己的养老金年年上调,至今每月已超过了3000元。

陈天河对此很知足,“这些钱虽然不多,但足够我们夫妻基本吃喝、看个小病,还能偶尔给孩子们补贴一点儿”。

他还希望,自己和老伴儿能够回老家安享晚年,因为在北京生活压力太大,自己的养老金连一家五口每月的吃喝都不够。说到这里,他不禁叹了一口气。

近日,“社会保障绿皮书”编写组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第10本《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9)》。

“社会保障绿皮书”编写组认为,加快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是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挑战的迫切需要,是实现老年人幸福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老年人的需求层次正在升级,对老年保障体系的发展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据测算,从2005年到2015年,除2006年增幅为23.7%以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递增。2016年起增幅为6.5%左右,2017年为5.5%,2018年为5%。

“我国一直未建立正常的养老金调整机制,虽然养老金制度属性不同,但实行统一调整。”“社会保障绿皮书”编写组称,“未来随着新人逐渐步入退休行列,待遇支付压力将逐渐增大,加上制度内没有相应长寿风险化解机制,如果不进行改革,基金支付风险将在未来积聚。”

《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9)》提到,“我国现行调整方式既缺乏考虑基金的长期可持续性,也忽略了未来人口老龄化的成本负担”。

制度保障养老金增长

确保待遇调整法定化

实际上,早在国务院2005年公布《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时,就要求“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2007年7月底,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时强调,要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形成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总体水平的长效机制。

201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社会保险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保险综合性法律,但遗憾的是,其中没有规定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

8年后,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开始建立。

2018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今后每年将根据职工工资的上涨情况以及物价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退休人员养老金。

根据这份指导意见,各地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区情况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

具体制度包括:建立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建立个人缴费档次标准调整机制、建立缴费补贴调整机制等。

鲁全认为,指导意见明确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确定及其增长机制的原则,确保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稳步提高。

根据鲁全收集的资料,2018年以来,全国已经有19个省份出台了相关文件,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长有了制度保障。

在程杰看来,指导意见对于加快建立城乡居民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不过,程杰认为这些还不够,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最终需要纳入社会保险法或相关法规中,以确保待遇调整法定化,稳定退休人员预期,“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养老金调整机制需要一个逐渐成熟、完善的过程”。

鲁全称,在城乡居民养老金确定与调整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处理好几个问题。其一,基础养老金水平应当与当地物价水平挂钩,不能只和当地财力水平挂钩;其二,要建立待遇与缴费之间的关联机制,个人缴费水平不仅要决定个人账户养老金水平,还可以将基础养老金水平与其适度挂钩。此外,还要注意缴费补贴机制防止逆向的收入再分配;注意个人账户资金的保值增值,做好风险管理;注意控制并且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的养老金水平。

“社会保障绿皮书”编写组的建议则包括,建立科学、动态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机制,以各地生活成本变动作为待遇调整的参考依据,并且注意维持不同群体基本养老金水平的公平性;同时,基本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不宜过高,既为补充养老金制度留下空间,也避免可能引起的财务失衡与财政负担。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陈磊

编辑:段宇翔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