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日前启动“无烟城市”项目,拟在2020年前,将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维持在20%以下。根据《深圳市建设“无烟城市”实施方案》,今年12月前,各区人民医院要全部开设规范的戒烟门诊,所有社康中心普及简短戒烟干预服务。该《方案》同时提及,深圳要探索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目录。
近年来,吸烟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项控烟、禁烟规定陆续出台。而早在2012年上半年,原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将通过深化医改为控烟助力,逐步把戒烟咨询和药物纳入基本医保。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再次呼吁,开展控烟要培训出懂得专业化戒烟手段和方法的医生,建议普遍设立戒烟门诊;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
虽然越来越多的业内共识在支持“戒烟药物纳入医保”,但争议也未曾停止过。主要集中于:一者,医保资金有限,戒烟是否是最紧迫的公共医疗事务?如果戒烟药能入医保,“配眼镜”的费用行吗?二者,戒烟药的潜在消费者是富人还是穷人?三者,吸烟多是个人的不良习惯,用公共医保资金帮助吸烟者戒烟,有失公平。凡此种种,掣肘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的进程。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病,有专属的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这是医学界以专业方法介入戒烟、控烟的前提基础。诚然,吸烟多是个人不良习惯,但揆诸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又有多少不是因了个人的不良生活习惯而经久成疾的呢?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可以纳入基本医保,对同为慢性病的烟草依赖的治疗,为何就要戴上“有色眼镜”以视之?
置于更宽泛的范围看,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3亿的吸烟者,不吸烟人口中有7.6亿人每天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吸烟以及吸二手烟的致病危害已众所周知,在此不再赘述。以此来看,控烟、禁烟堪称是紧迫的公共医疗事务。至于戒烟药的潜在消费者到底是富人多还是穷人多,似乎是一个伪命题,就如同在高血压、糖尿病面前,即便被称为“富贵病”,它也首先是一种需要治疗的慢性病,而无分贫富。更主要的是,围绕着吸烟与戒烟,还有庞大的暴露于二手烟环境中的群体,成功戒烟,即意味着更多的人受益。
在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上,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所需的费用,或许比治疗因吸烟与被动吸二手烟所导致的疾病所需费用,要少得多——而这些疾病的治疗,基本都在医保报销的范畴之内。换言之,将戒烟药物纳入医保,在某种意义上或许是在节约医保资金。
以此出发,作为特区的深圳的相关探索是值得支持的,一方面,通过开设规范的戒烟门诊和戒烟药物纳入医保,为专业戒烟提供了有效支持与保证;另一方面,由此不啻为“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病”作了广而告之,降低了青少年加入烟民群体的可能。戒烟药纳入医保,在国外已不少见,在国内需要有先行者试水。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燕农
编辑:邬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