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103个中央部门陆续公布2016年度部门决算,自2011年以来年复一年的政府集体晒账本行动,再度如期上演。七年间,公开的部门越来越多,账目越来越细。然而,公开只是起点和手段,其真正意义在于为预算监督奠定基石。因而未来预算改革的方向,更应着力跟进纠错、问责等实质监督。
首先,“三公”经费始终是近年来政府账本的公开重点。不过,预算监督并不仅仅是追求政府廉洁,现实中,低效浪费的“花大钱办小事”等等,其危害并不亚于腐败奢靡。因而,预算监督当以促进公共财政的高效为己任。2015年起实施的新预算法已明确设立了绩效评估制度,此轮中央部门晒账本也首次公布了451个重大项目的绩效自评表。沿循这一突破,理应侧重构建“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监督机制,倒逼政府以尽可能低的公共成本,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
另一个改革方向是创新监督方式。目前,政府晒账本基本只是局限于支出结果的静态公开,这意味着公众只能被动接受政府“花钱”的后果,却难以跟踪监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随意加码、任性开支等现实弊端。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广东省人大创建的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已开辟了“预算内容全覆盖、实时监控全天候、资金流向全追踪”的全新监督路径。有理由期待,类似的监督方式创新能不断涌现、加速复制。如此,才能构建起动态化的公开机制,从事后监督转向过程监督,进而最大程度地阻止用度浪费等危险。令人深思的是,政府晒账本引发最初几年的民意狂欢后,最近几年的公众关注度却有所降温。根本原因就在于,实质性的公共监督仍是极为突出的权利短板,以至不少只能围观的“吃瓜群众”热情渐退。须知,知情权的真正价值在于激活参与权和监督权,因而当务之急是为普通公民、专家学者等参与、监督预算创造条件、拓宽空间,赋予其听证、批评、建议等应有的话语权,并与人大监督形成良性的互补效应。
来源:正义网
作者:阿计
编辑:邬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