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6年度湖南法治人物候选人】胡波:让每一个案件经得起法律检验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郑涛 编辑:严欢 实习编辑 刘秋平 2017-05-03 14:25:4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4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法治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司法厅组织省内多家知名媒体对20位“2016年度湖南省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候选人”进行了实地采访,4月24日起,红网陆续推出20位候选人先进事迹介绍。

胡波正在阅读案卷。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郑涛 岳阳报道

  “犯罪只是污染了河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则是污染了水源,是对法律最大的毁伤。如果跨过这条底线,我内心无法安宁。”岳阳市岳阳楼区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胡波多次被评为岳阳市优秀法官、调解能手和优秀政法干警,2016年,他以433件的办案数量名列全省前列。

  年轻的办案能手 一年办案433件

  在2016年年终公布的全省法官个人办案数排名中,胡波的名字赫然在列,并且以433件的数量名列全省前列,这让许多平常与其共事的同事们都刮目相看。熟悉胡波的人都知道,他获得的优异成绩与其勤快和高效是密不可分的。

  近年来,法院收案数量逐年增加,在法官人数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案多人少”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立案登记制实施以后,案件数量呈“爆发式”增长,法官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2012年,刚来到楼区法院的胡波正赶上这一段形势严峻的时期。为了不辜负案件当事人殷切的期盼,杜绝案件超审限,工作责任感极强的他从此开启了以办公室为家,不分白天黑夜、日复一日的加班生活。在疑难复杂案件越来越多,办案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要如质如量的完成任务,更多依靠的是办案时间的积累,不计代价牺牲个人休息时间。

  “感觉用这条不是很合适,让我查下最新的司法解释,看看是咋说的。”时钟已经指向了晚上9点,楼区法院四楼民四庭的办公室内依然灯火通明,胡波与同事还在电脑前讨论着案情。

  原来,第二天要送达一份支付令,为了确保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准确无误,让案件经得起考验,胡波和同事一起反复研讨案情、查找资料、斟酌文书用词。逐字逐句核对完整份文书后,已是深夜。

  除开忘我的加班,胡波创造办案奇迹的另一个秘诀就是高效。记得有一次,为了一起财产保全案件,他日行千里,从岳阳赶赴杭州,跑遍当地十几家银行查询被执行人资金账户。当天晚上又连夜赶回岳阳,就是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开庭计划。

  善于学习 最上进的办案精英

  如今的胡波已成为岳阳楼区法院公认的“专家型法官”,虽然是从政法学校毕业,也在司法行政部门工作过多年,丰富的法律从业经验为他开展审判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但办案毕竟是一门专业度极高的工作,他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专家型法官”的呢?这得益于他对知识的无限渴望。

  胡波认为,一名优秀的法官应该具备这样几个标准:法学理论要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能站在学术前沿思考各种法律问题,及时更新自己的法律知识库;能熟练运用法学理论解决事务中的疑难问题,办出高质量的案件;能让每一件经手的案件都经得起推敲,每一件都做到无懈可击。胡波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茶余饭后、休息间歇都被用来读书、思考;他抓紧一切可以丰富自己的机会学习,讨论案件、考察调研、交流培训,细心捕捉和汲取各种知识。

  2014年,岳阳楼区法院被湖南省高院指定为受理标的额500万以下的部分普通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法院,法院党组研究后将新增的知识产权案件分配到了胡波所在的民四庭。“这是院领导对我们庭办案水平的一种认可。”面对新类型案件的挑战,胡波不畏难、不退缩,反而主动请缨,要求多分配知识产权案件到自己手上。

  为弥补涉案专业领域相关基本知识,必须边做边学。“审理知识产权案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不仅需要像刑事和其他民事案件那样从法律层面落脚到事实层面,还要从事实层面推断其他学科领域原理,然后再回到法律层面作出法律判决。”在谈到办案体会时,胡波介绍到。在很短的时间内,他迅速积累了大量涉案领域专业知识、专业术语。

  最“不怕事”的青年法官

  与自身老成持重形象相反的是,胡波是一个最不怕麻烦,最不怕惹事的法官。这源于他讲原则、敢担当的性格。

  和许多法官一样,在工作中胡波也遭受过许多流言蜚语的攻击和当事人的误解,面对当事人的不解和出言不逊,他总是换位思考,正确应对,努力辨法析理,用春风化雨般的情怀化解了当事人的情绪,让当事人倍感温暖。“法院本来就是矛盾汇聚的地方,当法官就是要急当事人之所急,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怕麻烦就当不好法官。”胡波说。

  胡波也一直是一个坚守正直清廉底线的人,耿直的他为了秉公办案,得罪了不少领导和朋友。在许多当事人眼里,打官司就是打招呼、跑关系。2016上半年,他受理了几十件商标权侵权案件。该案被告涉及面广,囊括了岳阳楼区数十家大小超市。办案期间,精明商道的当事人有的上门打招呼送钱,有的甚至对他进行人身威胁。殊不知,胡波是个“最不怕事”的人。面对威胁,他夷然不惧。最终,这批案件在充分查明事实进行证据采信后依法进行了公正的判决。

  “犯罪只是污染了河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则是污染了水源,是对法律最大的毁伤。如果跨过这条底线,我内心无法安宁。”对这份执着,胡波从不后悔。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郑涛

编辑:严欢 实习编辑 刘秋平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pf.rednet.cn/content/2017/05/03/473477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