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全国正在复工复产,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分区分类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为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助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和广大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可是风险隐患仍然很多。本报近期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反映,在复工复产的现阶段,安全生产方面仍有一些值得警惕的苗头和问题。
比如,受疫情影响,一些工厂已经停工多日。复工复产时,生产设备缺乏及时检修。有来信反映,某企业为了开足马力恢复产能,擅自改造供电网线,变压器处于过载运行状态,十分危险。还有,个别企业刚刚复工复产,日常管理较为松散,对于个别员工上班抽烟、不戴安全帽等行为,对于个别员工不戴口罩、厂房没消毒等疫情防控中的漏洞,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此等等,隐患不少,一些地方已经接连发生了失火、工伤等事故,令人揪心。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健康发展。越是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越要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当前我们亟须查找不足、补齐短板。
从根本上说,一些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意识还不够强。现实生活中,在效益和安全之间,总会有人选择前者,也总会有人“好了伤疤忘了疼”。
生命重于泰山,忽视安全就等于和危险接上头。创造再多的效益,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严重的安全事故,最终也将得不偿失。
此外,当前处于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安全监管是否得到足够重视?基层工作人员是否跟上了企业复工复产的节奏,做到监管执法及时到位?须知深入一线不走过场、排查隐患不留死角、筑牢安全生产防护堤,也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复工复产在加速,安全生产要抓紧。各地各部门务必把安全生产摆到重要位置,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决不能只重发展不顾安全,监管工作中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广大企业也要自觉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着力消除妨害安全生产的每一处隐患。
广大员工应该抱着对社会、对自己、对家庭负责的态度,绷紧安全弦,时常看看日常操作的生产设备是否完好,身边的消防通道是否畅通,坚决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保安全才能促发展。疫情发生以来,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让安全生产的防护网、责任网织得更密更牢,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作者:张洋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