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郑州一家餐饮店起诉镇政府和村委会欠餐饮费近4万元一事,引起社会关注。18日,郑州市上街区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媒体记者,针对上述事情,目前,上街区纪委已介入调查此事,正等待调查结果,回应关切。(10月18日 澎湃新闻)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餐饮费是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人民政府到峡窝镇石嘴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时,用餐或订购盒饭所产生的费用。当时由原石嘴村委会负责人批准相关负责人负责签单挂账,后来当餐馆方多次到该村委会催要欠款,村委会都以餐费无法报销入账为由未予清偿,所以餐馆方才会诉之公堂,想通过司法程序解决欠款问题。
吃饭“打白条”、欠款还不了,类似情形此前在媒体已被曝光多次。如,内蒙古呼和浩特生盖营村一些村干部从2008年至2013年,在当地一饭店吃饭打白条欠下30多万元;重庆市彭水县大同镇政府欠该镇鑫悦阁酒楼14万余餐费,仅欠款的白条就足足有2斤重……这些问题大多发生在基层干部身上,凭借着“政府机构工作人员”这一特殊身份,享受着先消费、后买单的“特殊对待”,最后却要政府来为此“背书”。
商家开门做生意,自然更喜欢“钱货两清”,之所以会同意干部“打白条”,无非在于对“公家”的极大信任。毕竟私人欠账还可能出现“人跑账难收”的问题,“公家”就不会存在这一担忧。只不过在现实中,个别基层干部只管“消费”,却没有考虑到集体经济的实际支付能力,最后“白条”成了难以兑现的“无赖账”,辜负了这份信任。
或许在这些干部看来,这些消费都是为了更好推动工作,并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私欲,再加上又不用自己“掏腰包”,所以大多缺乏节制,即使明知负债累累也颇感“无所谓”。但他们却忘了极为重要的一点,如果“公家”也如老赖一般“欠账不还”,那只会损伤政府公信力,让干群关系出现裂缝。
群众的信任是决策部署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从根源上解决那些政府机构“打白条”导致的“欠账”问题,是当下以及今后都必须始终常抓不懈的事情。对于纪检监察机关而言,应加大监督和排查力度,及早对隐患苗头做出提醒和警示,督促问题及时整改,防止问题扩大。对于基层干部而言,适当的工作餐或接待餐确有必要,但必须严格参照规定标准执行,并坚持厉行节约,坚决杜绝大吃大喝之风,在此基础上,还应定期结算相关费用,不能有“拖、等、赖”的思想,那样只会让“小账”变成“巨债”,“小事情”也升级为“大事件”。
编辑:田德政
作者:史俊逸
来源:红网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