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构建事业单位思政宣传矩阵

来源:时刻 作者:段颖群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2023-07-27 18:15:16
时刻新闻
—分享—

摘要:新时期,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诸多内外部因素的考验,需要持续做好思政宣传教育工作,才能有效推动事业单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事业单位如何构建思政宣传矩阵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宣传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党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法宝。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一纲领性文件不仅明确了思政工作的重要地位,也对做好新时代思政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探究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宣传矩阵发展对推进思政工作建设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现状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是以思想政治建设为目标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提升共识,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使的有力精神保障。当今世界局势纷繁复杂,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一方面,在外部环境作用下,各种思想相互交织相互纠缠,人们的政治观念越来越趋于多元化、碎片化,一定程度影响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转型发展,事业单位职工受经济下行、工作压力等影响,思想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特征,职工的价值观念、思想状况正悄然发生变化。这些思想上的误区和认识上的局限使得事业单位思政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

二、事业单位思政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制约思政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面临经营发展和转型升级双重艰巨任务,很多单位只注重漂亮的经济数据,单方面将业绩指标和经济指标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考核标准,而思政工作由于不能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效益,常常不受重视,甚至被长期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单位的思政工作建设,严重制约事业单位的高质量发展。

(二)思政工作内容和方式泛化单一

在传统宣传矩阵模式下,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内容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内容过于单一化,只适用于过去人民群众思想同质化严重的时代,不能够满足当今时代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思想需求;另一方面内容过于公文化,空泛使用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等辞藻,没有与职工的思想实际、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导致思政教育空洞化、概念化,缺乏人文关怀,无法激发出事业单位职工的参与热情,导致思政工作出现泛化倾向,效果落实不到位,甚至大打折扣。

在方式方法上,由于没有建立多渠道的宣传矩阵,很多事业单位在思政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针对性不强、特色性不明、活力性不足的问题,虽然能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思想传导活动,但很多时候还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把思政教育做到入脑入心。

(三)文化建设和思政工作融合不够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体系,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难以彰显,使得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融合不够,只能在各自工作领域内拓展,没有拧成一股绳,难以发挥宣传教育的最大效用,导致职工政治思想意识薄弱,缺乏对本单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对国家的政策和精神理解不透、领会不深,影响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育人差异化需求功能弱化

大多数事业单位存在年龄结构差异化较大、受教育背景不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等情况,如果不考虑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一味地搞填鸭式“硬灌输”,偏重宣传理论知识,没有形成“因材施教”的差异化育人模式,极容易导致思政内容的枯燥性、形式的单一性,加重职工的倦怠和厌烦情绪,从而影响思政工作教化育人作用的发挥。

三、新时代事业单位思政宣传矩阵的发展

思政工作说到底就是做好人的工作,在不同时期都发挥着引领、宣传、教育、服务职工群众的重要作用,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不能大而化之、一言以蔽之,需要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就要将思政宣传融入日常、学在平常、抓在经常,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高度自觉,不断强化职工群众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针对事业单位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文化精神、宣传载体、思政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构建事业单位思政建设的统一宣传矩阵。

(一)以文化精神赋能思政宣传,加强双向融合

思政工作是文化建设的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是思政工作的思想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促共进。加强文化精神和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思政宣传“活起来”。

首先,打造系列特色文化产品,增强文化自信。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经济发展,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精神体系,围绕文化精神主题,打造一系列覆盖全域、内容全面的廉政文化、党员文化、工会文化等单元产品,包括统一的视觉标识、制度、活动及周边产品。将文化软实力根植于工作和生活当中,满足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职工群众的文化自信,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注重以文润心、以文育人,使新时代思政工作始终焕发朝气蓬勃的生机活力。将“以人为本、人民至上”作为根本原则贯穿思政宣传工作的始终,把思政教育内容和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以及心理进行有效融合,找准切合点,根据职工群众的差异化需求,对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加以关怀和解决,从而使思政宣传工作更加贴近职工群众的实际生活,更容易让他们接受,提高思政工作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建设思政工作示范点。以主题教育为引领,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宣传功能,把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宣传主阵地,采取专家讲党史、领导上党课、党员话初心等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将趣味性引入思政宣传工作,开展经典诵读、阅读打卡、读者荐书、剧场表演、演讲辩论、互动答题等活动,把抽象的理论从书本中拽出来,融入到实际生活中鲜活案例,借由老少皆宜、活泼生动的“接地气”表达,使思政宣传以更具吸引力、更富说服力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与社区、合作单位联动,共同举办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主题讲座等思政教育宣传活动,将思政工作融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中,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的火花,提升思政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实效性。

再次,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汲取奋进力量。积极开展基层组织推举评选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工作,树立标杆、选树评优,讲好楷模故事,传播好榜样声音,以具象化、可视化的方式,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职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场景,大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让职工群众自觉接受思想熏陶和心灵启迪,把榜样力量转化为推动各项工作的生动实践,着力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让“学习榜样、对标榜样、争当榜样”在职工群众中蔚然成风。

(二)以创新载体构建宣传格局,实现同频共振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已构建覆盖报、刊、端、微、屏等媒介的思政宣传矩阵。通过在报纸、期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布新闻信息,借助建立网站、开设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声,开辟思政特色学习专栏,综合拍、画、说、演、唱等方式,策划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高质量产品,将党中央精神、决策部署,单位政策和文化转化为层次分明的图片、生动形象的视频、短小精悍的言论,强化宣传矩阵优势,建立起与受众紧密联系的交流互动渠道,实现有效沟通,引导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利用单位内部的宣传栏、电子屏、活动室、图书室等场地作为重要的宣传载体,将思政理论潜移默化地浸润到职工群众的工作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在此基础上,事业单位还应依托行政办、党委办、组织人事等部门,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的宣传口,创新宣传载体,打造专题思政教育的“中央厨房”,形成大思政大宣传格局。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推进产学研用贯通,建设思政大讲堂、搭建实践大平台、开设业务云课堂,举办读书班、研讨会、宣讲站等,结合单位实际,设置高精尖水平的课程,充分挖掘各学科专业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周期,聚焦思政宣传与主责主业的共频共振,强化思政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协同效应,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通,推动思政讲堂和社会课堂双向贯通,将思政宣传延伸到基层的各个神经末梢,达到启智润心、激昂斗志的效果。

(三)以品牌建设打造宣传精品,提升影响力

围绕党建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思政精品,凸显原创性,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拓展思政宣传空间,提升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突出政治高度,打造科学思政品牌。将思政宣传贯穿始终,既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又要充分考虑职工群众的认知水平和接受习惯,将政治话语、理论知识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帮助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充分感悟真理伟力,深刻理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工团一体化发展,推进多元化宣传平台联动。创立宣讲团,打造理论宣讲品牌,带动理论学习走出书本、走出会场,通过屋场会、工地谈、微宣讲等形式,分层分众开展宣讲,坚持“每月一主题、每月一宣讲”,创新宣讲方式,寓教于乐宣传思政工作,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

突出业务深度,打造实用思政品牌。坚持理论联系业务实际,确保思政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同步考核。通过打造“思政+产业”“思政+项目”“思政+安全”“思政+实践”等系列“思政+”品牌,紧扣业务开展思政宣传,将业务学习和思政课堂整合融通,实施“双提升”计划,执行单周政治理论学习、双周业务学习制度,提高职工群众的德育意识、学习自觉、理论素养,促进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一同提升。

突出民生角度,打造温度思政。在思政宣传的全过程、各环节都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职工群众的需求,及时疏解职工的压力,关注新入职员工的职场瓶颈期,正视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职工的多样化发展需求,搭建沟通交流分享、传道授业解惑平台,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难题,提升对单位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依托“思政沙龙”“价值对话”“开讲吧”等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品牌项目,坚持以接地气、有温度为立足点,持续推出一系列紧跟时代脉搏、兼具思想性与趣味性的正能量思政文化精品,注重通过人文关怀的工作思路和手段,既实现对职工群众物质生活的关心,也实现对职工群众精神生活的关怀,关注每个个体独特性、深层情感的多样化需求,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和经验成果推广,提炼一批富有创新性、成效显著的优秀思政案例,通过集结成册,开设专题专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职工群众学用结合、知行合一,让思政教育宣传更加丰富鲜活,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和助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既要追求经济建设这个“显绩”,也要看重思政宣传教育这个“潜绩”,不能搞经济发展和思政工作“两张皮”,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正视新时期事业单位思政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加强文化精神和思政宣传双向融合、创新宣传载体、围绕品牌建设打造思政精品等作为切入点,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大思政宣传格局,激活思政工作的创新创造力,为事业单位思政宣传教育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开创“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思政工作新局面,从而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湖南省遥感地质调查监测所 段颖群)


来源:时刻

作者:段颖群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