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桂平,女,1977年2月出生,共青团员,本科学历, 1996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岳阳监狱十五监区二级警长。
在同事眼中,她是打了“鸡血”的拼命三娘;她也是又严格又温暖的毛姐;她又是分监区综合业务能力强的“大管家”。
“四十”正当年
25年前,19岁的毛桂平毕业分配到岳阳监狱一监区。从一监区到十一监区,再到2018年进入法治办,毛桂平从事的都是内勤工作,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条不紊、中规中矩。可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工作生涯的“拐弯换道”,居然会是出现在自己四十三岁的时候。
2020年11月,岳阳监狱十五监区正式成立,作为监狱第一个收押女犯的监区,急需大批女警冲锋在前,扛起开拓新局的责任。得知消息后,毛桂平心中燃起一缕火焰:“我要去监区看押女犯!”亲戚们不解:“看押女犯不是个简单的活,你这么大年纪了,孩子也上了大学,正是舒舒服服过自己小日子的时候,何必要往又苦又难的地方去拼?”她同样清楚,看押女犯哪有那么容易,罪犯改造、劳动生产、刑罚执行……毛桂平真实的说道:“有时心里的’退堂鼓’都要打烂,到底要不要去?也产生过一丝犹豫。”
法治办科长谌再春了解毛桂平的想法后,主动鼓励她:“四十正当年!现在你家庭幸福,儿子已经上大学,不用时时牵挂,正是自我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了!”
笃定信念的毛桂平成为十五监区第一批先行者,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她被任命为一分监区指导员,负责改造工作。 作为第一个从事劳动改造的女子分监区,女犯管理的各项制度都需要去实践创新,为了在新领域更快地探索经验,形成方法,毛桂平放弃休息时间去“三大现场”观察、琢磨、请教、实践。
十五监区成立不久,为完成好狱情分析会汇报文字工作,44岁的毛桂平一点一点整理起刚上手的工作资料,键盘一敲就到了第二天凌晨2点。听完她的分析汇报,监狱长刘斌赞道:“女监收押不到30天,毛桂平同志就把狱情掌握得如此细致,值得大家学习!”
再冷的“铁”都能捂热
熟悉毛桂平的人知道生活中她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可她教育罪犯却总有“唠不完的嗑”,多难“啃”的罪犯在她那里都会被“攻下来”。
刚任指导员不久,毛桂平就碰到个“烫手的山芋”,姜犯是分监区出名的“刺头”,各种“小心思”层出不穷,弄得管教民警应接不暇。定点医院里,姜犯侧卧在床,嘴里不停呻吟,眼眶含着泪,病房里充斥令人作呕的臭味,顺着她的脸往下看,大小便已浸透整个床单。毛桂平双目炯炯盯着姜犯,脸色红黄隐显,呻吟轻缓却不失中气,眼神躲闪……姜犯案卷里有二次伪病的记录。“姜犯有伪病嫌疑!”她立即联系医生,对姜犯进行全方位体检,检查结果姜犯各项生命指标正常,身体健康。
将姜犯解回监区后,毛桂平对她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教育过程中,毛桂平了解姜犯入狱后,家人少来探望,亲情缺失,使其产生了孤独和无助感,进而常做些小动作博得民警关注。为促姜犯安心改造,毛桂平数十次联系姜犯家人,劝说他们对姜犯树立信心,在姜犯和家人间架起沟通鼓励的“连心桥”。毛桂平的关怀和家人的温暖,点燃了姜犯积极改造的信心,她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昨天我是‘刺头’,今天我心向阳光,明天我将在新生路上追逐梦想。”
“人都是有心的,你真诚对待她,再冷的铁都能捂热,没有啃不下的硬骨头。”这是毛桂平改造罪犯的一大“绝招”。
奶茶很甜也很暖
一分监区干警平均年龄偏大,双警家庭较多,作为指导员的毛桂平,对大家的工作生活格外关注。谁家里孩子学业压力重,需要人照顾;谁家住在外地,节假日思家心切;谁父母年迈,需经常在旁陪伴……这些情况,毛桂平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她总是跟同事们说:“你们有任何情况都要跟我说,只要你们需要,我一定帮忙。”去年过年,毛桂平把仅有的几天休假让给了其他同事,自己坚守岗位,第一次缺席了家里的年夜饭。
工作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生活重心的转移。和美的家庭虽给予她踏实工作的动力,却也在毛桂平心里积攒下对家的歉疚。今年暑假,儿子放假回家,正碰上毛桂平执行“14+14+14”封闭执勤,儿子只能一个人待在家里,聊天中感受到妈妈内心愧疚的他,每天打电话让妈妈宽心。
开学前一天,毛桂平丈夫带着儿子来到十五监区,泪眼婆娑的毛桂平却通过对讲机果断拒绝了儿子相见的请求。儿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啊!但防疫纪律必须坚守!懂事的儿子悄悄擦掉眼泪,买来一杯妈妈最喜欢的奶茶,贴上“妈妈,您辛苦了,向您致敬!”便利贴,托请监区长夏升科按规定程序转交妈妈。谈起这故事,夏升科饱含深情地说:“一杯奶茶,不仅温暖了毛桂平,更是暖到了我们每一个坚守在高墙内为人父、为人母的干警心中!”
“奶茶真的很甜很暖!”每次一谈起儿子,毛桂平泪水噙满眼眶,柔情无限。
夕阳西下,这高墙铁网,看似平静无澜,却凝结着无数人的坚守和汗水。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毛桂平和她的战友们,又将迎来充满挑战的新一天。
来源:湖南普法网
编辑:吴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