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司法行政先锋丨罗志友

来源:湖南普法网 编辑:吴佳俊 2022-11-24 19:24:56
时刻新闻
—分享—

罗志友,男,43岁,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2002年进入监狱警察队伍,现任湖南省邵阳监狱狱政科科长,2016年至2021年分别担任六监区副监区长和狱政科副科长。

从警19年来他政治立场坚定,恪守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准则,挑重担、啃硬骨,用忠诚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绘就出彩的人生。在监狱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罗志友同志和狱政科全体警察一同奋战,仔细侦办每一起案件,认真排查每一处隐患,面对困难不退缩、不懈怠,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该同志,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荣立三等功一次。

一、深学笃行,践行初心使命

打铁必须自身硬,罗志友深知作为一名监狱警察,代表党和人民执法,没有过硬的本领是不行的。一路走来,该同志始终坚持深学笃行,履职尽责,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行动开展以来,罗志友同志严格落实监狱党委要求,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总要求,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总任务,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工作始终,严格按照“每天一小时学习、每周两篇学习笔记、每半月一次考核、每月一篇心得体会”的要求抓好自学,今年来,共学习理论文章100余篇,并坚持把学习党史同提振精神、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同时,积极组织参与 “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结合监狱实际确定了21件实事,坚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截至目前,累计参与义务普法、环境美化、小区建设、民生安全、便民服务等“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18次。他经常说:“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学习”。

二、求真务实,勇于担当作为

罗志友多年来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善思敢为,面对问题从不推诿,始终坚持事必躬亲,十年如一日。工作以来,他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一直坚持每天6点就进入监管区内管理罪犯日常秩序,根据监管安全要求排查监狱各项安全隐患,对罪犯出收工秩序及劳动现场管理进行严格督查,对监狱里一些思想波动大、重点罪犯定期组织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对方思想动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任何细小问题均逃不过他的法眼,在狱政科工作期间,他累计开展犯人谈心谈话1000余次,切实解决我狱各类棘手罪犯问题30余起,也正是这样一种严谨细致、雷厉风行的作风态度,使他成为了监狱所有罪犯眼里的“黑面神”,让人心生敬畏。为全力打造“无违监狱”,他全身心投入监管安全各项工作治理中,狠抓AB门管理、徒手进监等监管安全制度落实,杜绝“两违品”进入监管区,在落实节前清监的基础上,累计完成清监16次,进一步加大对罪犯“三大现场”的管控,形成了全面禁违的高压态势,监内“两违品”存量大幅减少。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罗志友主动请缨,毅然奔赴前线,坚决克服父母年迈,子女年幼的生活压力,先后参与封闭执勤9次,深入一线,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监管安全,圆满完成了组织交付的各项任务。

三、守正创新,提升工作时效

罗志友经常跟科室里的同志说:“遇到困难不要怕,办法总比困难多。”他总是善于在工作中总结规律,创新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今年来根据我狱实际,共修改了10余项监管改造及罪犯出收工制度,解决了我狱出收工容易引起拥堵的老问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在家属会见中心设置罪犯会见便民服务台,每日安排监区警察轮班值守,为家属答疑解惑,同时完善会见预约审批制度,规范并简化了家属会见制度;积极落实非岗犯每月一验收制度,使重点岗位特殊罪犯得到从严管理,组织开展监管改造每周一单工作,每周着重解决一到两个监管安全类的薄弱环节,补齐短板,堵塞漏洞;对滞留监内车辆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责任警察,责任领导,并划定指定停车区域和拉上警戒线,解决了车辆进出监的安全监管问题,既方便了群众又确保了监狱的安全稳定。

四、清正廉洁,严守纪律底线

罗志友同志始终把公私分明、清正廉洁奉为立身处世的道德准则,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他常说,狱政科由于工作性质等原因需经常于罪犯家属打交道,容易成为讨好拉拢的对象,因此我们警察同志更应该坚守底线,耐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队伍教育整顿期间,他严格按要求通过学习党规党纪、观看警示教育片、听取纪委廉政工作报告及身边违规违纪人员现身说法、现场观摩职务犯罪庭审实况等多种方式组织支部警察进行学习教育,并对科室所有警察逐一进行谈心谈话,进一步引导身边同事知敬畏、守底线、存戒惧。

信念坚定政治硬、甘于奉献肯吃苦、坚守原则敢担当、遵规守纪有作为,罗志友同志他一次又一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监狱的年轻干部树立了榜样。

来源:湖南普法网

编辑:吴佳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