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司法行政先锋丨罗赛华

来源:湖南普法网 编辑:吴佳俊 2022-11-24 16:28:04
时刻新闻
—分享—

罗赛华,女,1982年9月生,中共党员,在职法律硕士,现任湖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八监区教导员。自十多年前穿上警服毅然选择人民警察这一光荣神圣的职业后,她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两次荣立三等功,三次被评为“司法厅优秀党员”。

 一、热爱事业,讲党性重奉献

该同志参加工作至今,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体现了作为一名监狱警察的责任与担当。2016年3月底,该同志从女子监狱调入湖南省未管所工作,当时面临女犯监区成立,该同志作为七监区的中队长,且作为女监过来的“经验者”,不仅承担的工作环节多,更要“手把手”教没有经验的同事如何抓改造,如何抓生产。无论工作任务多重,工作难度多大,她都能脚踏实地,务求实效,成为了基层干警交口称赞的“拼命三郎”,也是罪犯“三大现场”的定海神针,更是领导心中的“放心队长”。

都说教导员应该既是“磨刀石”、也是“宣传栏”。自2020年11月以来,该同志作为八监区教导员,在对监区民警的管理上,既做了“磨刀石”、也当了“宣传栏”,同时也做到了率先垂范、严格要求、公平公正,更是以情感人,将温暖传递给监区每一位兄弟姐妹。首先,该同志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做到政治立场坚定、自觉服务大局。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肃岗位纪律,提高工作效率,该同志制定了详细、严格的考勤、考核、奖惩制度。要求别人遵守的自己先遵守,要求别人提倡的自己先提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带给民警正面的影响。其次,在岗位的安排上,该同志做到合理、公平、公正,善于在关键时刻发现人才,善于在完成各项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考察人才,充分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监狱民警长期面对紧张的工作压力和超负荷的工作强度,为司法事业作出了巨大的奉献。该同志坚持科学带警、文明带警、感情带警,防止简单粗暴,尽最大努力帮助民警解决实际困难,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化解她们的不良情绪。尤其疫情期间,上班模式一变再变,很多干警面临无数的家庭困难或身体疾病,该同志深入了解每名干警的具体情况,与支部成员想办法,想对策,一一解决监区干警的实际困难,平顺大家的情绪。今年10月,监区干警颜婷、刘云相继举办婚礼,因封闭执勤模式,基层警力实在有限,无法让她们享受正常的婚假,为了缓和她们的情绪,同时为了让她们感受到团队的温暖与凝聚力,该同志组织全监区干警一同拍摄制作温馨感人的祝福视频,在婚礼现场播放,真正做到以情感人,将关心、体恤干警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润物无声,以温度传递法度

罗赛华同志常说:“我是真的非常热爱这份工作,打心底的爱”。正因为这份“爱”,在基层负责改造工作十多年,教育感化了无数极度顽固的罪犯,无论工作任务多重,工作难度多大,她都能脚踏实地,务求实效。无数个节假日,该同志总是主动坚守岗位,无怨无悔。为处置突发狱情,不管午夜时分还是风雨交加从不推诿,随叫随到,同时该同志用爱心、信心、耐心打动和感化了无数个思想上极为顽固,行为上极度偏执的罪犯。比如罪犯刘利梅,自入狱以来对抗情绪明显,无视监纪监规,时常闹事,给监区的改造稳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稳定该犯的改造情绪,罗赛华同志主动包教该犯,从生活上关心她,多次与其亲属沟通,并为了解该犯的案情与当地村委会、信访、公安等地联系,先后找其谈话无数次。该犯也由带头闹事到不闹事,由拒绝劳动到每天提前完成劳动改造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改造效果。该犯出监时发自肺腑地说,是罗警官改变了她在未管所的命运。

十多年来,该同志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方法,对每一个重点罪犯摸底排查,认真分析对策,因人施管。曾无数次为家庭困难而改造表现突出的服刑人员自掏腰包对其小孩进行帮扶;曾无数次为了解顽危犯的家庭背景,自行驱车数百里进行“家访”。在她的辛勤付出和“爱”的感召下,一个个“浪子”迷途知返,回归社会。

    三、不忘初心,以匠心践行使命

在监狱基层工作的十多年以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政策,始终服从组织安排。她认真履责,秉公执法,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谋取私利的行为,她始终做到自重、自醒、自警,不与罪犯套近乎、拉关系,从未索要、接受过罪犯及其家属的任何财物。

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身负特殊的使命,该同志始终热爱本职,勤于钻研,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她没有满足,没有停留,而是一如既往满腔热情的投入于工作之中。是从警为民的初心和精益求精的匠心让罗赛华同志在这艰辛而漫长的监狱基层逐步成长、成熟和坚守下来,她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司法事业贡献无穷无尽的正能量。

来源:湖南普法网

编辑:吴佳俊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