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你学法我送票•长沙】靖港古镇

来源:湖南普法网 编辑:徐箐梓 2021-04-25 14:45:35
时刻新闻
—分享—

图片12.png

靖港古镇

图片13.png

皮影艺术馆

图片14.png

八元堂

图片15.png

观音寺

景区历史文化

靖港原名芦江,又名沩港,系沩水入湘江口。曾有"小汉口"之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下游西岸,距离长沙城区约为30公里,属望城区所辖乡镇。靖港扼湘江逆上长沙之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朝《一统志》说:"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至东北入湘。"地理上为洞庭湖流域南缘的大众垸区;南部、西部和北部分别与本县新康乡、格塘乡与乔口镇相邻,东面隔湘江与铜官镇相望现靖港镇为1995年长沙地区撤区并乡时由原望城县靖港区靖港乡和靖港镇并入而来。古镇风情靖港是天然良港,地处沩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带,昔为天然良港,水路畅通,帆影不绝,益阳、湘阴、宁乡及望城粮食及土特产都在这里集散转运。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又是省内淮盐主要经销口岸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在清朝末年至上世纪初期,靖港有粮栈米号20多家,还有一批工商作坊,远近商贾云集,生意买卖兴隆。当时有一个民谣说到:船到靖江口,顺风都不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有客轮停靠,在此设"洋棚子"接送旅客。往来于沩水、湘江的宁乡"乌舡"船有3000多艘,平日停靠船只达千艘左右。清末民初,有粮行50多家,粮栈、米号各20余家,还有一批其他工商业。民国中期,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有"小汉口"之称。1933年,建置长沙县直属镇。同年,设长沙县靖港民众教育馆。1935年,设长沙县卫生院靖港分院。1938年长沙大火后,投奔靖港经商者大增,工商业达500多户。

靖港古镇历史的厚重源于她有着悠久的历史。靖港已有上千年历史。靖港的得名相传是为纪念唐朝大将李靖。

古镇夜景李靖,字药师,唐朝军事家。他少时即研读兵书,受大人赏识。后随李世民征战、屡立战功,官至兵部尚书。他才兼文武,长于料敌,用兵果断。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部扰唐,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受阻。此时,年已六十有三,且告老在家休养的李靖闻讯,即主动向太宗请命,率部进入吐谷浑。他以远程奔袭战,彻底击败吐谷浑。此战以"李靖攻吐谷浑之战"之名,被中外军事辞典收录。唐代开国之初,李靖曾奉唐高祖之命,领军击败萧铣平定江南,并镇守长沙湘江一带。他的兵营驻扎在沩水港口。李靖治军有方,对部下又要求严格,因此李靖的军队纪律严明,很受老百姓爱戴。他离开长沙去漠北之后,人们一直很怀念他,于是就把他驻扎过的"沩港"改名为"靖港"。

皮影艺术馆

皮影艺术馆占地近300平米,分为两层,一楼主要是展示厅,二楼主要是表演厅和互动厅。

展厅展示的是明清时期的皮影和各个流派皮影人物,以及演义时所用的道具和演奏乐器,明清时期的一些皮影原件,以及全国各地各流派的皮影作品,明清时期的皮影戏老剧本和工尺谱,工尺谱又相当于现在的乐谱。

皮影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汉、发展与唐、盛行于宋,明清时期流传各地。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皮影艺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在电影、电视产生以前,它是世界上首创的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光影艺术于一体的独特艺术,也被誉为“最早的卡通”。

八元堂

八元堂,又名宁乡会馆,座落在古镇保健街上,建成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晚清时期,靖港是沩水河入湘江的天然良港和商埠,昔日宁乡的谷米、煤炭、油盐等都是在此集散,来靖港从业的宁乡人接近四千人,"西接湖垸,金稻银棉凭集散;东依湘沩,风帆云影任驱驰。宁乡会馆"便是诗人对得天独厚的靖港古镇的颂赞,它在当时是一个管理宁乡船舶和谷米销售的据点,也是为来靖港的宁乡老乡下榻休息和联络乡情等的服务机构。

宁乡会馆高约4米,中有20多平方米的木楼古戏楼,古镇的民间艺人唱着声调实足的处所戏,或一曲弹词,或一段地花鼓,又或是耍一段皮影戏,让人感觉靖港古镇原汁原味的韵律,喝上一杯豆子茶,凝听老镇质朴而又饱含庶民情绪的声音,回归天然,开释表情,清静安定泛动开来。八音堂的乐律让每一名光临者恍然大悟,怡然自乐,不失为一个动听养心的好去向。

会馆大厅空阔,可包容百人聚会,厅中两根四方形花岗石柱,柱基略阔于柱身,四周有浮雕图饰。先人在中厅四根石柱间制作屋舍,将全部会馆隔成前台和背景大厅两部份,石柱后另有两根木柱支持屋顶。现在八音堂已根据原有格式根基修复美满,雕梁画栋,竹苞松茂。中庭两侧是休闲茶肆,芦花水沏的芝麻豆子茶茶,衬托出靖港人的精美调和,洒脱安闲。人们坐在老屋子里品茶论茶,看报纸,听古戏,怡然自得,好不安闲,不经意便打发了一个阳光明丽的下昼光阴。

在会馆里有靖港老照片展览,可以了解到靖港的古今变迁。

杨泗庙

亦称"杨泗将军庙"。祀南宋农民起义首领杨幺。建炎四年(1130)从钟相起义,在首领中年龄最幼而故名。钟相牺牲后,与夏诚、周伦等建大寨于子母城。被推为总首领,称"大圣天王",并用以纪年纪念杨幺的杨泗庙,有众二十万。兵农相兼,陆耕水战。势力东起岳阳,西到鼎、澧、北抵公安,南到长沙界内,屡破宋军。绍兴五年因被叛徒黄佐、杨钦出卖,投水未死,被擒牺牲。因杨幺屡行"等贵贱,均贫富"的主张,很受人们尊敬,并立庙祀奉。为了避讳朝廷敬仰农民起义首领,并按照首领中年幼排行第四(居钟相、夏诚、周伦之后),加上他投湖未死而视为水神,故名"杨泗庙",常年香火,以水神祀奉。昔时益阳一带建杨泗庙,或杨泗将军庙多处,并遍及洞庭湖滨各县。

靖港杨泗庙建于清雍正七年,位于沩水之滨,保粮街街头,与观音寺比邻,内有楼廊相通。因修建湘江大坝被拆除后仅剩内殿。内殿单体砖木建筑,正中供奉三身佛,佛像左右为陶制二十四尊诸天菩萨。为扩大古庙规模,2003年在杨泗庙的基础上增建一座新殿,正中供奉关帝爷和杨泗将军,侧有一合金大钟,贴挂信徒之祈愿。此庙为靖港镇内唯一保存良好的庙宇,每日有众多信徒来此礼佛,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朝拜,香火旺盛,每逢农历六月初六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圣诞,来此参拜者数以万计,世人形容其盛况谓之:朝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

来源:湖南普法网

编辑:徐箐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