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任何识别技术都得尊重用户权益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丰收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2019-12-04 09:28:43
时刻新闻
—分享—

继“刷脸”之后,声纹识别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据报道,目前声纹识别技术已经在部分银行投入使用,用户登录手机银行APP,开启声纹验证,只要准确说出随机动态码,系统录制语音信息、验证声纹及随机动态码后,就能进行转账、支付等交易。(12月2日《科技日报》)

我们正在快速进入“识别技术”时代。一些人连指纹识别还没有搞懂,“刷脸”技术就来了;不少人还不习惯“刷脸”,声纹识别又进入我们的生活,说不定下一种识别技术正走在研发路上。日益增多的识别技术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传统的普及最广的识别手段是密码,但在高科技时代,密码的安全性在变弱,使用起来也挺麻烦。于是,以指纹识别、“刷脸”、声纹识别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由于在安全性、准确性、便利性等方面拥有诸多优点,刚一出现便很快进入了多个领域。

以新出现的声纹识别为例,除了进入金融领域外,也开始进入公共安全、智能家居、智慧教育、智能社区等行业,让相关行业在原有识别技术的基础上又多了一种选择。同时,声纹识别也能促使指纹、人脸识别技术在准确率等方面不断完善提高。

据介绍,声纹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识别准确率已超过99%,但与指纹、人脸识别相比,声纹识别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还有待观察,技术竞争、市场竞争最终必将分出优劣。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出现再多识别技术,也得尊重和保障用户的相关权益。

因为任何识别技术不仅是为采购方服务的,还将与广大用户有关。从指纹、人脸识别技术之前的应用情况来看,至少在保障用户选择权和安全权益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如果相关行业在引进声纹识别时忽视用户这些权益,很可能也会被舆论质疑,被用户抛弃。

今年,杭州野生动物园因采用人脸识别入园而被游客起诉,被称为“人脸识别第一案”。原因就在于,园方没有尊重用户的选择权(未注册人脸识别将无法正常入园)、隐私权(存在信息泄露风险)。该案是个缩影,识别技术应用都面临这些问题。

拿声纹识别来说,在已经应用这项技术的银行和相关行业,如果用户不愿意或者不方便使用,应用方应当同时提供其他识别手段让用户选择。比如说,有的用户因感冒等原因声音变沙哑,或者是哑巴用户,即无法使用声纹识别,应用方理当为用户提供其他选择。

再说安全性,媒体最近调查发现,人脸信息在网上被公开兜售,5000多张人脸,打包只要10元,既然人脸信息都会被泄露,公众也有理由担心声纹信息被泄露。一旦声纹信息泄露,意味着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财产安全同样缺乏保障。

所以,声纹识别技术应用市场有多大,既取决于应用方是否尊重和保护用户相关权益,也取决于法律是否规范识别技术应用。2014年8月,公安部发布了《安防声纹确认应用算法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1179-2014);今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中包括声纹识别系统,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更高层级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包括声纹在内的识别技术应用。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丰收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