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警惕“网络暴力”,从慎用话语权开始

来源:钱江晚报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2019-08-15 11:48:42
时刻新闻
—分享—

据封面新闻报道,2019年8月14日,小凤雅家属诉微博大V、作家陈岚侵犯名誉权案,在上海开庭审理。将曾轰动一时的“小凤雅之死”再次带回到公众视野内。

2017年,河南女孩小凤雅不幸患上一眼部癌症,因家庭无法承担巨额治疗费用,其父母通过网络募捐平台向社会求助,并得到了网友的慷慨相助。2018年3月,有爱心人士曝料称,其父母将善款提现后,并未用于救治小凤雅。随后,大V陈岚报警,举报小凤雅母亲杨美芹涉嫌虐待、诈捐。但警方调查结果显示,不构成诈骗,不予立案。5月27日,陈岚道歉,但王家不接受道歉。9月,王家起诉陈岚名誉侵权,要求陈岚登报公开道歉,赔偿13万余元。

对此,陈岚认为,她是在为保护“千千万万患病儿童的医疗权和生存权”的理想斗争;但小凤雅家人则认为,这一切都归结于陈岚当初那条举报和质疑的微博。事实上,这起案件早已跳出双方孰是孰非的简单论断,而涉及到另一个更具普遍性的话题,即如何谨慎使用网络话语权。

客观讲,自陈岚实名网络举报之后,这起事件便开始朝着一场网络讨伐演变,影响至今。据媒体报道,小凤雅从生病到去世的那段时间,围绕“诈捐”“虐待”“弃疗”“重男轻女”等等质疑声,以及由此带来的骂声,从四面八方涌来,直接砸向这个农村家庭。此后,尽管真相大白,谩骂和威胁声,仍然通过电话和短信方式,伤害着这个家庭。最过分的一次,是有人扬言要向王家的孙子头上泼硫酸,“弄死这个孙子”。由此,小凤雅的母亲患上了抑郁症,一直在接受治疗。

虽然之后发生的事情已经不是陈岚所能预料和控制的,也不管她出于什么目的,由于名人的身份,她的实名举报,客观上所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一定程度上,此后一连串的网络争议,可以说都是这次实名举报所激荡起的涟漪。而事实上,她并没有谨慎使用自己的话语权,她没有亲自做过调查,只凭志愿者提供的所谓“证据”,就对小凤雅的家人进行公开举报。尽管事后也道了歉,但所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已然无法挽回。

在这起事件中,网民们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对小凤雅一家进行质疑和监督,但很快就走向了它的另一面,演变成了一场充满情绪化、非理性的甚至是极端言论的网络暴力,对一个本已经承受了丧女之痛的家庭进行了二次伤害。其所带来的警示,除了呼吁对网络慈善必须进一步规范化,以及建立起更为完备的法律监管外,也提醒我们,一定要慎用话语权,警惕“网络暴力”的伤害。

对于这种伤害,鲁迅在《论“人言可畏”》一文中对此有过深刻的论述和批判。一代名伶阮玲玉更是不堪舆论的质疑而黯然离世,最后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这事实上就是一个滥用话语权的极端例子。

如何防范?无非是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但即使有了比较完善的法规和道德规范,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更多的恐怕还要依靠网民的自律。因此慎用网络话语权,还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来源:钱江晚报

编辑:邬璐明-法治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