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经记者统计,总理的报告共赢得代表们60次掌声,创了近年新高。其中一次掌声,出现在总理讲到“政府要信守承诺,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时,代表们的热烈掌声打断了总理的讲话。(3月6日 人民网)
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谈的都是国家大事要事,“新官不理旧账”能入报告“法眼”,说明该问题有普遍性,已引起最高层重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则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整治“新官不理旧账”现象的强烈关注和热切期待。
“新官不理旧账”不是新现象,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和组织,长期以来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已成“老大难”问题。近年来,由于各地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诉求交织,加上一些地区发展方向出现偏差,领导更换频繁,“新官不理旧账”越来越普遍,矛盾越积越多,已引发社会舆论关注。
一个地方、部门出现“新官不理旧账”现象,不外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畏难情绪作祟,旧官(甚至几任旧官)任上,累积了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旧账,解决难度大,一些新官于是知难而退,选择视而不见;二是“拖字诀”使然,新官上任“三把火”,先把旧账“撂一边”,没有把理旧账列入工作日程,一拖再拖;三是“等靠要”思想突出,一些新官不是主动出击解决问题,而是被动坐等上级出台新政策,或争取提供各种支持;四是“私心杂念”严重,认为旧账的好处被他人拿走了,新官理旧账无异于帮人“擦屁股”,捞不到半点好处。
“新官不理旧账”的危害不言而喻,可能带来政府失信、社会失范、市场失序的严重后果。“新官不理旧账”,说到底就是懒政、怠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管新官旧官,都是人民的公仆;不管新账旧账,都是“一本帐”“一家账”,是一个地方社会接续发展的组成部分。人为区分新账旧账,是割裂职责、推卸责任的自私行为。因此,官员在其位必须谋其政,谋其政务必理旧账,理旧账理应成为一任官员施政要务题中应有之义。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批评“新官不理旧账”现象,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之举,也是得民心顺民意之举。有关各方,特别是各级政府官员务必读懂其中要义,听懂代表们的掌声,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回应公众关切,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好好理理政府的旧账,并且做到有账必理,有账必清。
文/徐林生
来源:红网综合
编辑:段宇翔
本文为普法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