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批评“女德”后还要有重建的办法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李勤余 编辑:邬璐明 2017-12-01 10:11:20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5月,江西九江学院举办一场关于“女德”的讲座,主讲人丁璇提出的“女孩最好的嫁妆是贞操”等观点饱受舆论质疑。近日,一则关于“女德”的视频再次在舆论场中掀起风波。视频显示,辽宁省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设立的“女德班”教学内容中,包含不少惊人之语:“男为天,女为地,女子就该在最底层”“你说老母鸡的德行是什么?生蛋、孵蛋、孵小鸡,那你说人难道还不如老母鸡吗?”……

  网友们观看此视频后的反应可想而知,无需为批驳上述错误言论而多费口舌。问题在于,在丁璇和她所代表的扭曲思想遭到严厉批评之后,“女德”班为何仍能死灰复燃?“女德”班的市场从何而来?

  稍加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女德”班不约而同地将传统文化当作幌子,增强自身的吸引力。自上世纪90年代起,许多的学者不断强调中华文化自信和对中华文化的重视,这一趋向有其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的管理还不够规范,有待提高和完善。

  2014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地方课程需要编写具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很多传统文化研究会、培训机构应时而动,形成一时热点。然而其中一些机构鱼龙混杂,不乏草台班子,必要的行业标准与约束也难觅踪影。以辽宁省抚顺市传统文化教育学校设立的“女德班”为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机构,具备怎样的教学资质,公众不得而知。同样,丁璇本不具备在大学讲堂里授课的资格,但河北省文化研究会理事将她推上了前台。这个研究会不仅招募讲师、举办讲座,还操办各种国学班、禅修班、书院,在其官网销售保健品、粮油食品等三无产品。

  可见,传统文化已经成了某些人用以谋取私利的工具。规范传统文化教育市场,已是当务之急。

  我们应该认识到,“女德”班拥有大量受众,也就意味着渴望得到传统文化启蒙者大有人在。既然某些“女德”班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存在严重偏差,我们又该如何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育?

  破除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误解与成见,应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拿“女德”来说,视频中的说法自是一派胡言,但许多人对其的看法也未必完全正确。比如,痛批“三从四德”者,看重的是那个“从”字,认为这个字就显示了古代要求女人顺从、服从的男权暴力。其实,首先提出“三从四德”的《仪礼·丧服》中还提出“夫妻姅合”,指夫妻两人合起来才成为一个整体。而“妻”字应被解释为“齐”,表明妻子之地位与人格是与夫等齐的,包含着朴素的平权思想。我们常说,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才是传统文化教育应该秉持的原则。

  这项工作该由谁来完成?象牙塔中的专家、教授拥有广博的知识面,然而,他们的精英话语是否能为大众所接受?这恐怕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纵然一些“女德”班授课者信口雌黄,但是他们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手段达到了很强的宣传效果,也是不争的事实。还社会一个清静、健康的传统教育市场,争夺受众是关键所在。

  批评伪传统文化,是为了建立真国学,使其在老百姓中间散开枝叶。谁来做一些更具建设性的工作?将一些不务正业的“女德”班清理之后,我们如果不能用科学的内容填补国学和传统文化这一大片空地,奇葩、吸睛的“女德”教育恐怕不会就此绝迹。因此,与其在网络上怒喷“女德”,试图用口水解决问题,不如积极行动起来,将传统文化教育做大做强。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李勤余

编辑:邬璐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普法频道首页